打擊“路條”倒賣 生產急剎車 最新數據顯示,我國新增光伏發電并網容量明顯減速:2014年前三季度,全國新增光伏發電并網容量379萬千瓦,不及全年任務目標的三成,業內預計國家今年年度光伏裝機任務可能只能完成一半。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光伏
現狀二:企業蜂擁投資光伏電站 光伏發電站則處于比上游的組件業更為狂熱的發展階段。紙業巨頭APP(中國)日前宣布計劃利用各工廠的現有廠房開展屋頂光伏發電項目,總容量將達200兆瓦以上。整個項目總投資近20億元。
“未來幾年,只要有好的光伏電站項目,無論在國內還是海外,我們都會全力以赴去開拓。”珈偉股份副董事長、總裁李靂日前在一個論壇上的一句話,道出了眾多同行的心聲。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華為、恒大等產業巨頭,及中環股份、林洋電子、彩虹精化等一批上市公司,均浩浩蕩蕩進軍曾陷入寒冬的光伏發電站業務。
今年2月剛進入光伏領域的彩虹精化則頗有點快馬加鞭之意,“目前已有160MW(兆瓦)的電站在建設中,預計年底實現并網發電,公司目標是三年內實現1GW(百萬千瓦)。”彩虹精化董事長郭健稱。
去年剛剛投建兩個光伏電站的科陸電子董事長饒陸華日前在深圳高交會接受上證報記者專訪時也透露,公司未來幾年將大力投建光伏電站,目前光伏裝機容量約200MW,最近兩三年的目標是將公司光伏產能做到2GW,五年內做到5GW。
現狀三:光伏電站質量問題已關注 令人注意的是,最近光伏行業協會公布的數字顯示,目前建成的電站里大概1/3左右質量不合格,還有一部分電池3年已經衰減了原來規定25年應該衰減的量,甚至當年衰減超30%。業內人士指出,光伏行業必須按照標準技術規范要求自己,要解決質量標準統一性和一致性問題,現在不是急于降低價格,也不是急于技術創新,而是生產出穩定可靠、一致性的產品,為大規模電站建設提供標準化裝備。
《光伏電站性能檢測與質量評估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解讀人鄒新京表示,我國的光伏電站規模和數量在逐年增加,并逐漸向商業化電站轉變,在這樣的背景下,光伏電站質量檢測顯得尤為重要。
“路條”價格達數百萬元 按國家能源局年初的計劃,2014年要完成14GW光伏裝機目標。但某大型光伏上市公司總裁向廣州日報記者透露:“今年能夠有7GW并網就不錯了。”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王斯成也表示,按現有的政策,要實現年初出臺的這個目標還是有相當的難度,隨著光伏電站額度的擴大,估計年底裝機總量能達到差不多10GW,其中分布式光伏達到4GW還是有可能的。
是什么造成今年前三個季度光伏裝機預計下滑?某光伏上市公司總裁向廣州日報記者透露: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今年的地面電站項目審批方式發生了變化,地方上許多“路條”擁有者沒有資金建設項目,現在新政又不讓轉讓“路條”,所以有資金的公司想建項目也買不到路條。
以某省為例,記者調取該省發展改革委員會投資備案系統有關光伏發電相關項目,投資備案的項目接近100個左右,總規模接近1.5GW。但記者調查后發現的實情是幾乎沒有幾家企業的光伏電站全面開工建設,即使有開工建設的也只是平整場地和修修路。
目前,光伏電站“路條”的發放權在各地方政府,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一般那些有比較強的地方資源關系的人,可以在地方上拿到路條,這些人在拿到路條以后,可以用一個很高的價格把路條出售。多位業內人士透露,得到目前路條的價格大約在0.3~0.5元/瓦之間,而一個光伏電站每瓦的建設成本目前也只有大約7元每瓦。也就是說,一個10MW的項目,路條價格就高達300萬元到500萬元之間。
能源局10月連續發文,禁止倒賣“路條”。但這一急剎車也給行業帶來了短期的“麻煩”。
作者:陳海玲 來源:廣州日報
責任編輯:gao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