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2015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和主要任務,其中有一句話在能源圈引發熱議。 “從資源環境約束看,過去能源資源和生態環境空間相對較大,現在環境承載能力已經達到或接近上限,必須順應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期待,推動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
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2015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和主要任務,其中有一句話在能源圈引發熱議。
“從資源環境約束看,過去能源資源和生態環境空間相對較大,現在環境承載能力已經達到或接近上限,必須順應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期待,推動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新方式。”這句話在業界看來,其實滲透了國家層面對于其提出的“能源革命”的最新詮釋。
能源革命要改變當前的能源結構,而如何改變能源結構,中央給出的意見是,推動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新方式。
按照不久前國務院下發的《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對中國未來的能源結構體系進行了“規劃”,到2020年,一次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48億噸標準煤左右,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在42億噸左右,同時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天然氣比重達到10%以上,煤炭消費比重控制在62%以內。
這是一組滲透著較大“改變”信號的能源結構調整數字,未來的五年,中國如何實現這些“改變”?如果將“推動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新方式”作為一把“鑰匙”,它能否打開一直困擾中國能源消費體系的這把鎖?
按照此前發布的《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下稱《行動計劃》),到2020年,中國一次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48億噸標準煤左右,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在42億噸左右,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天然氣比重達到10%以上,煤炭消費比重控制在62%以內。
“該計劃明確了今后一段時間中國能源發展的總體方略和行動綱領,最重要的是給出了能源消費和煤炭消費的上限,這在中國能源發展史上還是首次,此前能源供應主要是滿足需求,今后則是要面對能源和煤炭消費的天花板。”中國電力發展促進會一位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而作為整個《行動計劃》的核心,這些目標如何分解并完成將是最為重要的一環。對比一下2013年的數據,截至2013年底,中國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為37.6億噸標準煤,其中,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比重為65.7%,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為9.8%,天然氣比重為5.8%,石油比重是18.6%。
“目前最大的難度來自石油消費比重的降低,2013年底的比重是18.6%,按照目標要求,到2020年的比重降低為13%,這意味著今后7年每年降低0.8個百分點,在當下,石油作為交通運輸業最主要的燃料,而且中國的汽車保有量每年都在呈現上漲趨勢,如何讓石油在能源結構中下降到13%?”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秘書長駱建華對記者表示。
對此,一位參與地方能源規劃的人士對記者解讀稱,“關于實現石油消費比重降至13%的問題,簡單算一下,占比13%對應石油消費量為4.4億噸,加上規劃里提到的煤基替代、生物質替代和交通替代所形成的石油替代能力4000萬噸以上,也就是說到2020年的石油"消費"約5億噸左右,截至2013年這一數字是4.98億噸,換句話說,未來7年的石油消費只要與當前相當,就可完成目標任務!
作者:于華鵬 來源:經濟觀察報
責任編輯:gao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