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2015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和主要任務,其中有一句話在能源圈引發熱議。 “從資源環境約束看,過去能源資源和生態環境空間相對較大,現在環境承載能力已經達到或接近上限,必須順應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期待,推動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
現實情況確實比較嚴峻,近幾年來,中國的石油消費一直呈上漲趨勢,曾一度趕超GDP的增速。日前,中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副院長毛加祥就對外表示,預計2020年中國石油需求達到6億噸左右,2013-2020年年均增長2.5%,2030年達到6.6億噸,2020-2030年年均增長1%。這意味著“控油”的任務艱巨。
一方面是石油消費的自我控制和“革命”,另一方面,其他能源的發展也會“此消彼長”改善中國的能源結構體系。
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提出的“推動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新方式”,上述《行動計劃》也有詮釋,即著力優化能源結構,把發展清潔低碳能源作為調整能源結構的主攻方向,堅持發展非化石能源與化石能源高效清潔利用并舉,逐步降低煤炭消費比重,提高天然氣消費比重,大幅增加風電、太陽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核電消費比重,形成與我國國情相適應、科學合理的能源消費結構。
對于煤炭消費比重的降低,上述電促會人士表示,“從規劃看,主要還是從削減京津冀魯、長三角和珠三角等區域煤炭消費總量,控制重點用煤領域煤炭消費入手。”
此外,天然氣比重達到10%以上和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也需要進一步的分解落實。像天然氣要從現在的5.8%提升到10%,7年提高4.2%,任務也比較艱巨。
“規劃提出到2020年占比10%,即4.8億噸標煤,相當于3950億立方米天然氣,而去年消費量1676億,其中進口530億,這就意味著到2020年新增2300億,每年新增300多億,其中天然氣產量每年新增200多億,進口新增100多億,即到2020年,我國天然氣產量2800億,進口量1200億,而目前我國產量1200億左右,進口量500多億,產量和進口量都要翻一番多,任務艱巨。”駱建華表示。
而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15%,相對石油和天然氣相對比輕松。“2013年底的消費比重為9.8%,2015到11.4%,2020年只要在"十二五"規劃基礎上增長3.6%即可完成任務,非化石能源的問題在于核電是否能夠快速補缺,光伏是否能夠支撐,畢竟今年光伏的裝機定了14GW,前9個月只完成了3.79GW,所以整個行動計劃的完成還需要各個方面逐一擊破,形成合力。”上述電促會人士表示。
作者:于華鵬 來源:經濟觀察報
責任編輯:gao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