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3年拋售鋁加工不良資產后,雖然得到母公司200多億的輸血,但并未給中國鋁業(601600.SH)帶來實質性轉變,就在12月18日,中國鋁業又宣布以1元掛牌價剝離旗下硅產業不良資產,不同的是,這次母公司沒有表示出接盤意愿。 據業內人士表示,這或許意味著中國鋁業前
進軍新能源戰略遭挫 拋售上述光伏資產或將意味著中國鋁業進軍新能源的戰略受到挫折。
據業內人士表示,中國鋁業從2012年到2013年通過分步收購,截至2013年合并持有中鋁寧夏能源有限公司(前身寧夏發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70.82%的股權,并通過此舉間接控股寧夏發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控股的銀星能源。
而據銀河證券高級投資顧問羅峰此前表示,“銀星能源最早叫吳忠儀表,自從寧夏發電集團入主之后,轉型主營新能源業務,其風力發電和光伏為主要發展方向。”
資料顯示,當時的寧夏發電集團正在向煤炭、風力發電、太陽能三大產業積極擴張,而這些產業均為資金密集型行業,但公司的融資能力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寧夏發電集團業務規模的擴張。
2013年初,為進一步控股上述公司,中國鋁業向寧夏發電集團增資20億元,擴大持股比例。
不過,當時就有業內人士指出,“從行業角度看,新能源現在處在相對困難的境地,無論是風力發電還是光伏發電,經過最初的高速發展之后,都進入到瓶頸期,行業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華澳信托產業金融研究所研究員王潤川對記者表示,“中國鋁業拋售的這四家硅產業公司在整體行業中屬于中小企業,目前硅產業的集中度比較高,屬于資金密集型行業,并且成本相對較高,這對后進的企業以及這種中小企業來說盈利比較困難。”
就在中國鋁業宣布拋售硅產業不良資產的同時,還宣布了熊維平辭任董事長、董事職務并即日生效的消息,執行董事羅建川代行董事長職權,他將與中國鋁業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葛紅林一道破解中國鋁業下一步的扭虧難題。
作者:趙普 來源:華夏時報
責任編輯:gao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