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海外國家對中國光伏制造業的“圍剿”遠遠尚未結束,隨著世界各國對光伏行業的關注度不斷加強,反而有愈演愈烈的態勢。近期,加拿大政府宣布對中國的晶硅光伏組件和薄膜太陽能產品啟動反傾銷、反補貼調查,美國政府也將于當地時間12月17日對外公布第二輪雙反的終裁結果:中國大陸廠商的傾銷
全球光伏市場重點版圖東移 雖然此次美國再次“揮棒”中國光伏企業,但業界對制裁本身的關注度,和“雙反”導致的“恐慌”情緒,卻呈現下降態勢。晶科能源全球品牌發言人錢晶告訴中國經濟導報記者,總結以往經驗,政府及廠商應對雙反有多種應對之策,包括國家層面可能的反制裁、國家層面的談判磋商及價格承諾等措施使其軟著陸,企業層面可能包括開拓國內及新興市場、海外設廠、加大下游電站投資力度優化企業盈利模式結構等等。
事實上,面對愈演愈烈的貿易摩擦,很多企業早已開始對發展策略進行了調整。主力開拓國內和日本市場的企業,正信光伏總經理王迎春在中國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除了中國國內市場,目前正信國外主要還是以日本市場為主,公司在日本銷售光伏組件,同時還做EPC系統解決方案,擁有完整的設計、施工團隊,以期更好的開拓日本市場。
讓光伏產品“東渡”并非正信一家的做法。錢晶認為,2014年全球光伏市場增速回升,市場重心東移版圖已經確定。以中國、日本和美國為代表的市場,在利好政策的驅動下,目標裝機容量可能分別為15GW、8.8GW和9GW;亞太方面,除中國持續高速增長,印度和泰國市場明年將爆發。美國則還將持續放量增長,與中國類似,分布式市場將逐漸趕超地面電站。加上智利、巴西、南非等新興市場加持,2015年預計全球裝機容量仍保持正數成長,達到55GW左右。
“也就是說,美國和歐洲已經不再是中國光伏的主戰場,向日本和其他新興市場轉移已經是許多企業的選擇和國內光伏產品出口的大趨勢。部分新興國家的光伏市場的起步非常快,由于這些國家的零售電價較高,而光伏產品的成本持續下降,可以讓平價上網的目標較之中國等電價低廉的地區更快速地實現。”錢晶表示。
從廉價競爭走向精細化生產 除了市場轉移之外,整個光伏行業也開始由廉價競爭走向集中化、精細化生產的道路。
相關專家認為,經歷“雙反”、產能淘汰洗牌之后的光伏產業在2014年進入新一輪的繁榮,復蘇跡象明顯。同時,通過并購、收購以及進一步的產能擴張,不難發現這個產業的集中度會進一步增強。這也遵循了整個制造業的規律,例如已經發展到較為成熟的電子制造業、紡織業產能都集中在一些諸如富士康、魏橋集團等龍頭企業的手中。
錢晶對此表示,光伏是制造業中的組成部分,集中化程度會增強也順應了制造業的發展規律。預計到2015年,包括全球前10家光伏制造商會集中整個行業40%~50%的產能。
而在技術路線上,中國光伏市場開發正在從單純的低價競爭向精細化設計、精細化建設和高質量發展,隨著光伏技術進步和成本不斷逼近傳統火電,發展光伏的可能性和經濟性也日趨明顯。
作者:馬蕓菲 來源:中國經濟導報
責任編輯:gao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