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開始,儲能技術將逐步開始商業化,2020年后,儲能系統將成為電力生產運營的必備部分,預計2030年儲能技術將進入大規模發展期。”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再生能源發展中心副主任高虎在濰坊日前召開的2014年中國儲能電池材料及技術大會上如是說,高虎認為:“盡管目前,可再
我國儲能政策支持 國務院辦公廳11月19日發布的《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指出,要大幅增加風電、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核電消費比重,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15%。而作為能源結構調整的支撐產業和關鍵推手,儲能產業首次被列入重點創新領域寫入國家級能源規劃文件。將大力發展風電和太陽能發電,重點規劃建設9個大型現代風電基地以及配套送出工程,大力發展分散式風電,穩步發展海上風電;有序推進光伏基地建設,加快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示范區。儲能首次被作為“9個重點創新領域”和“20個重點創新方向”寫入國家級能源規劃文件。預計到2020年,風電裝機將達到2億千瓦,光伏裝機達到1億千瓦左右。
儲能的重要意義在此顯現出來,張華民說:“大規模儲能技術可調控風能、太陽能發電的不穩定、不連續性,實現安全、穩定供電,是實現能源多樣化的核心技術。”
儲能未來市場潛力不可限量 儲能市場包括大型電力儲能、家庭儲能、后備電源儲能等。現有技術下,鋰電池在后備電源儲能領域的性價比已經顯著提高,后備電源和家庭儲能領域是現階段了鋰離子電池應用更為適合的領域。而其中儲能尤其是后備電源儲能領域市場尤為廣闊。例如通信基站,通信領域備用電源需求主要與固定資產投資力度有關,電池成本約占到基站總投入煩人3~4%。在4G牌照下發后,通信行業正在大量建設通信基站,與之配套的備用電源必不可少。
“各種相關政策已經對市場釋放出積極信號,”中國電池工業協會理事長韓作梁表示,“儲能電池行業未來市場潛力不可限量。”
突破技術難關是商業化的關鍵
除了大型風光并網項目外,儲能技術還廣泛應用于分布式發電、微電網、通信基站和新能源汽車等領域。
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統計數據顯示,截止到2013年底,全球儲能累計裝機容量達到736兆瓦,增速平穩。2014年第一季度,新增裝機容量15兆瓦。在運行項目197個、規劃和在建項目130,共計327個項目。在中國,截至2013年10月底,累計運行、在建及規劃的項目總量近60個,裝機規模超過75兆瓦。
目前來看,我國儲能產業還處于發展的初期階段,以應用示范為主。儲能技術面臨著成本、性能、技術選擇、安全性等問題。“如果儲能本身的技術性問題解決不了,商業推廣就無從談起,這是前提條件。”相關專家表示。
此外,我國還沒有出臺與儲能相關的政策體系和價格機制,其中儲能電站一次性資金投入基本都能算清楚,可是電站運行成本、維護成本和折舊成本仍沒有清晰的界定標準,給儲能技術應用的商業化運營帶來巨大挑戰。
作者:馬曉嵐 來源:科學網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