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發電,以無枯竭危險、不受資源分布地域限制、建設周期短、適用范圍廣等特性在近年來得到長足發展。光伏產業雖然在多晶硅生產環節因環境污染問題而多次被媒體曝光,但真正為人們所熟知的,卻是因為中國光伏產業在世界上屢屢遭到歐盟、美國等國家和地區的“雙反”調查。 近日
B結果
美國對華光伏產品第二次“雙反”終裁落槌 當地時間12月16日晚,美國商務部宣布對華輸美光伏產品第二次“雙反”調查終裁,認定中國大陸輸美晶體硅光伏產品存在傾銷和補貼行為,美方將征收“雙反”關稅,同時,認定中國臺灣輸美晶體硅光伏產品存在傾銷行為,將征收反傾銷稅。
這份對中國光伏產業影響頗深的公告顯示,美國商務部認定中國大陸廠商的傾銷幅度為26.71%至165.04%,補貼幅度為27.64%至49.79%;中國臺灣地區廠商的傾銷幅度為11.45%至27.55%。
而此次終裁結果與數月前公布的初裁相比,“雙反”征稅稅額又有很大的不同。
今年6月3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初步裁定中國大陸出口到美國的晶體硅光伏產品獲得了超額政府補貼,補貼幅度為18.56%至35.21%;7月25日,美國商務部又公布了對華晶體硅光伏產品反傾銷初裁結果,認定中國大陸和中國臺灣地區輸美晶體硅光伏產品存在傾銷行為,其中中國大陸產品的傾銷幅度為26.33%至165.04%,臺灣產品的傾銷幅度為27.59%至44.18%。
具體數據顯示,今年6月份初裁公布的反補貼強制應訴企業常州天合光能反補貼稅率為18.56%,然而此次終裁被提高到了49.79%;無錫尚德電力的稅率有小幅下降,為27.64%,其他中國光伏企業被征收38.72%的反補貼稅。另外,反傾銷稅稅率也在增加。天合光能反傾銷稅稅率增加了近1%,達26.71%;晶科能源/昱輝陽光反傾銷稅率由58.87% 增加到78.42%。43家被列入調查名單的企業,如英利、阿特斯以及其他光伏企業的反傾銷稅率將從42.33% 增加到 52.13%。就全中國范圍內,未列入名單的其他中小光伏企業稅率甚至高達165%。
相對屢屢受傷的大陸光伏企業而言,臺灣地區的光伏企業(尤其是組件制造商)則因為稅率大幅下調反而有機會成為此次“雙反”贏家,其“雙反”稅率普遍低于初裁給出的數據。臺灣太陽能大廠昱晶稅率為27.55%,基本保持原有額度;茂迪則因為稅率下降近三分之二,僅為11.45%。在整個臺灣地區而言,其總體反傾銷稅率下降了近半,只有19.5%。
根據相關程序,2015年1月29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將做出損害終裁,如果結論為肯定,美方將對中國產品進行征稅。根據此前市場最悲觀的預測,美國對華光伏二次“雙反”,可能波及中國光伏逾30億美元的出口額。
美國終裁結果一出,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隨即在12月21日發表了一則聲明,強烈反對美國二次“雙反”,聲明稱:“美國商務部在2011年對中國光伏產品發起"雙反"調查后,又一次對同類產品發起"雙反"調查,是對貿易救濟措施的明顯濫用,是一種變相的貿易保護主義。尤其是在中美兩國領導今年多次會晤,就進一步促進中美雙邊貿易與投資達成一系列重要共識的情況下,美國商務部的做法將對中美貿易和投資產生不利影響。”
同時,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還表示:“盡管中國企業努力參與"雙反"調查并捍衛其正當利益,此次調查卻在一些重要方面仍存在重大缺陷,尤其是產品范圍認定違反了美國商務部的通常做法,并與WTO規則不一致。在中國企業積極進行抗辯并提交了有力證據的情況下,美國商務部不但未采信中國企業的觀點,還進一步擴大了產品范圍,且產品范圍模糊并不具備可操作性。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做法,對中國企業的合理利益造成了不正當的傷害。”
“二次雙反的認定顯然是沒有尊重事實情況的。”葉超在接受長江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美國商務部所認定的天合光能49.79%的補貼幅度不切實際,“雖然國家在實驗室、科研等方面對我們有一定補貼,但天合光能去年三季度起已達盈利狀態,去年一年銷售額有100多億元,按美國的說法,政府豈不是要補貼40多億元?這顯然不切實際。”
中美光伏貿易爭端的影響正在持續發酵。12月8日,商務部證實,加拿大邊境服務局也啟動了對中國光伏產品的雙反調查。
作者:熊子熙 來源:長江商報
責任編輯:gao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