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清潔能源,太陽能在不遠的將來會代替污染嚴重且儲量有限的化石能源。但目前由于太陽能發電成本高,大面積推廣尚不具備條件。出路在于通過技術創新降低太陽能光伏成本。
被譽為“后起之秀”的薄膜太陽能電池,以其價格優勢不斷挑戰晶硅電池的地位。瑞士材料科技聯邦實驗室開發出一種新的薄膜太陽能電池,以CIGS(銅銦鎵硒)為光電轉換材料,用柔軟靈活的高分子聚合物作襯底,其光電轉化率達到20.4%,已經相當于多晶硅太陽能電池的效率,CIGS太陽能電池可以實現0.05美元/每度電,意味著太陽能發電成本與化石燃料發電成本不相上下,明顯低于海上風能發電成本,CIGS在太陽能電池中極具成本效益優勢。
太陽能發電前景廣闊。國際能源署(IEA)最近在報告中表示,由于光伏模塊和系統的成本快速下降,開啟了太陽能作為電力主要來源的新前景。太陽能光伏的擴張將由中國引領,位居其后的是美國。太陽能光電系統是最為人知的方式,許多人在自家屋頂就安裝了這種裝置;而另外一種形式是利用太陽光的熱力將水加熱以產生蒸汽去推動渦輪機來發電,太陽能熱力發電可能將在美國、非洲、印度和中東得到發展。到2030年太陽能的成本將為每兆瓦時100美元以下,并將與燃料一較高下,屆時化石燃料的碳價格每噸50美元左右,在2050年前碳價格可增至每噸150美元。屆時太陽能發電會超越石油、風力、水力與核能等而成為主要的電力來源。全球每年將可減少排放二氧化碳達60億噸以上,人類將可扭轉片面依賴化石能源所造成的環境污染。
在化石能源日趨耗盡和環境惡化的雙重壓力下,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受到空前重視。太陽能光伏產業作為可再生能源領域的生力軍,已成為世界上增長最快的高新技術產業之一。為適應太陽能逐步強化的地位,要建立多元化新能源利用體系,合理均衡地發展新能源,相應地要優化電網配套運行。目前電力系統以石化能源的火電系統為主,用其它輔助能源進行調峰;今后將以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作為主力,原有的火電機組作為調峰,相應的電力系統必須進行改造,電價也必須進行改革。
我國太陽能開發前景。太陽能產業是我國在全球領先的高科技產業。目前,我國已經成為太陽能電池生產第一大國,光伏產品的份額有望占到全球份額的50%以上。從頂層設計來講,到2050年我國整個能源需求將達到52億噸標準煤,可再生能源在整個能源需求里占到40%,在電力需求里火力發電要從現在的72.5%下降到30%左右,綠色清潔能源達到70%的比例,而這其中光伏發電將會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作者:王其團 陳慶修 來源:經濟網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