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實現可再生能源目標并不容易,未來15年里需對零排放能源每年投資1450億美元來新增800-1000GW的發電量,這個數字幾乎是現在美國能源部門的總裝機容量。
我相信,太陽能將會成為這場技術進步的先驅。太陽能的價格很快就會變得更實惠,現在的太陽能發電成本已經比三年前降低了50%。在中國,太陽能發電成本已經降到每度電不到1元人民幣。如果繼續保持這樣的趨勢,我預計三到五年之內太陽能電池的發電成本將會接近火力發電成本。
除了成本降低外,更讓人興奮的是電力應用和輸送的新方式。中國現在決心發展分布式電網,把太陽能發電產品集成到建筑物上,讓其在靠近用電需求的地方發電,并且實現千萬家屋頂互連。目前使用的集中供電系統依賴于大型火力發電廠,在數百公里甚至數千公里的電力輸送中存在浪費和低效的問題。而新的智能電網則大為不同,它能幫助消除污染,削減成本,增強可靠性。
除了讓分布式電網成為可能,太陽能技術應用的新形式還引領了移動電源的發展,使消費者不管走到哪里都可以把電源帶在身邊。
目前,世界上大約90%的太陽能發電依賴于第一代晶硅體電池板,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它都是可以利用的最高效的技術。但是傳統的硅板質硬、不透光、沉重,而薄膜太陽能技術則具有質輕、柔性化和透光的優點,這些優點使其應用廣泛,它既可以被安裝在有弧度的車頂也可以被內置在消費者的衣服或者便攜式發電站里。
近年來,薄膜技術無論是在轉化效率還是在成本控制方面,都已經追上甚至超過了晶硅材料。不僅如此,生產薄膜電池所需的材料和能量都只是生產晶硅材料的一小部分。因此薄膜技術能夠節約資源,降低成本,減少污染。
未來,技術會進一步發展,成本會進一步下降。目前最有前景的兩項技術是銅銦鎵硒太陽能電池和砷化鎵太陽能電池,其最高轉化率分別是21%和30.8%。隨著對太陽能技術的進一步開發及其大規模進入市場,人們將能夠在合理的價格內把太陽能電池板安置于幾乎任何地方,比如縫在一塊布上、內置在一個產品里或安裝在某個建筑物上。
我相信,中國將會成為引領這場能源革命的國家,因為中國現在不僅擁有生產能力,而且擁有必要的資金實力、人才儲備和政策支持。
在過去兩年里,漢能收購了擁有頂尖薄膜技術的美國和德國企業,目前正在探尋利用薄膜技術的最佳途徑。然而,在這過程中也有一些困難需要克服。要增強可持續的生產能力,則需要預先對核心資源和生產設備進行巨額投資,但這些投資都是值得的,未來會獲得回報。在漢能,來自美國、歐洲和國內的科學家們正在共同努力,探尋能夠整合和優化全世界太陽能技術的創新途徑。
每一次重要的工業革命事實上都是能源革命或者說是新能源取代舊能源,先是煤炭取代了木材,然后是石油取代了煤炭,現在輪到了清潔能源取代傳統的化石燃料。第三次能源革命并不是資源的競爭,而是核心技術的競爭。我認為中國將會引領世界走向更加光明、更加清潔的未來。(作者:李河君 漢能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
作者:李河君 來源:金融時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