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聯合光伏宣布與復星產業控股有限公司(下稱“復星產業”)簽訂投資協議,共同合作并購光伏電站。復星產業將認購聯合光伏總金額為1500萬美元、年息為7.5%的三年期可換股債券,用于聯合光伏收購20MW的光伏電站。 2014年被譽為是“光伏電站建設元年

1月8日,聯合光伏宣布與復星產業控股有限公司(下稱“復星產業”)簽訂投資協議,共同合作并購光伏電站。復星產業將認購聯合光伏總金額為1500萬美元、年息為7.5%的三年期可換股債券,用于聯合光伏收購20MW的光伏電站。
2014年被譽為是“光伏電站建設元年”,在2015開年之際,又有資本進入這一領域。
記者了解到,除了已經進入光伏電站領域的綠巨人能源有限公司(下稱“綠巨人”)、恒大之外,一家名為國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國開新能源”)的公司也于2014年12月17日成立。
“這些資本的進入,其實都是說明現在看好光伏產業鏈末端——電站環節。”國內某電站設計公司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相信未來還會有更多的資本進入這個環節。
資本的青睞 招商局資本董事總經理、聯合光伏執行董事盧振威指出,此次認購是繼中國平安旗下濤石基金及財政部下屬的東方國際之后,聯合光伏再次與一家行業巨頭在新能源事業上展開合作。“作為聯合光伏的現有股東和可換股債券持有者,復星國際(復星系母公司,00656.HK)與公司的電站投資合作,標志著聯合光伏作為中國太陽能發展的國際平臺正獲得知名戰略投資者的認可。”
另據國內某光伏行業網站消息指出,注冊資本為9.85億元人民幣的國開新能源背后,閃現著例如紅杉、國開金融、大摩等公司的身影,同時今后不排除光伏組件公司參股其中。不過上述股東信息尚未得到公司方面最終的證實。
在剛剛過去的2014年,不僅僅是上述幾家資本,就連其他行業的巨頭也在試圖用各種方式切入光伏電站的建設中。
去年7月份,一向在游戲和金融領域現身較多的史玉柱攜巨資殺入光伏產業。由其個人成立的綠巨人開始在行業初露頭角。大約半年左右的時間,綠巨人投資了3個電站,并且全部設立在內蒙古。
緊隨其后的是以房地產闖出一片天地的恒大,在跨界農業之后,也將目光落到了光伏產業。
2014年9月初,恒大高調對外界表示,集團將在張家口投資約900億,擬建設920萬千瓦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未來三年內投資建設600萬千瓦太陽能光伏發電廠項目、20萬千瓦工業園區分布式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以及300萬千瓦太陽能光伏農業項目。
中國最大的民營投資公司中民投顯然也不愿意錯過光伏產業回暖的契機,近日,其在寧夏舉行了200MW光伏建設項目開工典禮,總投資約17.3億元,占地面積為7156畝。據了解,未來中民投將陸續在新能源產業投入1500億元。
“光伏電站建設運營持續成為產業鏈盈利最好的環節,而隨著光伏電站保有量增加及境內外融資手段的豐富帶來的光伏電站資本證券化將帶來整個行業更大的發展空間,反哺運營市場。”東興證券在一份研報中這樣寫道。
實際上,資金青睞光伏電站的項目,一方面是因為建設光伏電站的成本逐步降低,國家不斷出臺的利好政策也是另一個重要的原因。
近幾年,我國密集制定出臺光伏政策,2014年尤其突出,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推進光伏應用、促進光伏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落實到各省市地區,各級政府對于光伏產業的扶持力度也紛紛加大。
作者:曹晟源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