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聯合光伏宣布與復星產業控股有限公司(下稱“復星產業”)簽訂投資協議,共同合作并購光伏電站。復星產業將認購聯合光伏總金額為1500萬美元、年息為7.5%的三年期可換股債券,用于聯合光伏收購20MW的光伏電站。 2014年被譽為是“光伏電站建設元年
電站項目質量提高 不過,瘋狂投資的背后,目前光伏電站項目的質量卻參差不齊。
根據此前北京鑒衡認證中心的一項調查顯示,在調研的425座太陽能電站中,30%建成3年以上的電站都不同程度出現問題;由于組件的質量問題,有些建成3年的電站設備衰減率甚至高達68%。而如果組件一年衰減率超過5%,照此速度,5年后這個電站就將報廢。
針對上述情況,2014年10月30日,由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光伏技術檢測中心制定的《光伏電站性能檢測與質量評估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下稱“《技術規范》”)在2014中國光伏電站性能檢測與質量評估技術研討會上發布。
業內人士稱,《技術規范》的出臺也勢必將有利于保證電站的質量,提高電站的發電量。
除了質量保障的問題,此前為了能夠得到相關的電站項目,“路條”(光伏電站開發權)也成為搶手的資源。正因為有了所謂“路條”的存在,讓不少人從中獲利,間接抬高了建設成本。
去年10月29日,為整頓光伏電站項目投資開發環節出現的資源配置不公正、管理不規范和不同程度的投機獲利現象,加強光伏電站項目管理,杜絕投資開發中的投機行為,保持光伏電站建設規范有序進行,國家能源局發布了《關于規范光伏電站投資開發秩序的通知》。
這也是繼《關于開展新建電源項目投資開發秩序專項監管工作的通知》和《關于進一步加強光伏電站建設與運行管理工作的通知》兩次發文整頓光伏投機行為之后,國家能源局為打擊光伏電站權力尋租、投機倒把行為祭出的又一柄利器。
“隨著未來監管和相關標準的不斷完善和建立,今后的光伏電站項目的質量將會有所提升。”上述電站設計公司人士向記者表示,“不過不僅僅是因為政策面,目前風投或是資金都將發電量作為投資考核的重要標準,電站質量的好壞對發電量也將產生影響,所以為了吸引更多資金或是提高業績,公司也會更注重電站的質量。”
作者:曹晟源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