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業狼來了。在這個多年來沿襲慘烈價格競爭的領域,半路殺入光伏電站領域的華為公司,在推出產品的第二年便問鼎中國行業老大。 2014年末,華為曬出成績單:智能光伏電站解決方案的出貨量4GW,訂貨量5.5GW,直追行業老大陽光電源(300274,SZ)。華為內部
光伏行業狼來了。在這個多年來沿襲慘烈價格競爭的領域,半路殺入光伏電站領域的華為公司,在推出產品的第二年便問鼎中國行業老大。
2014年末,華為曬出成績單:智能光伏電站解決方案的出貨量4GW,訂貨量5.5GW,直追行業老大陽光電源(300274,SZ)。華為內部人士向透露,按照自己內部的測算數據,已然高于陽光電源公司5個百分點,成為中國第一。
華為闖入光伏市場的殺手锏是其逆變器業務。作為配套設備,逆變器被稱作光伏電站的“大腦”,直接關系發電系統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發電量。不過,這家公司并沒有把自己定位于只是賣逆變器產品的廠商,而是解決方案的提供商。
光伏電站已經成為光伏領域新的投資熱點,幾乎所有大型光伏企業都在此投下重注。有人樂觀地認為,華為是以顛覆式的創新開創了“智能光伏電站”的新時代,很可能由此成為此行業里最賺錢、最具話語權的公司。
2015年,華為宣布出貨量將翻番達8GW,這個數字將直逼全球行業老大。作為一個兼具資本和技術實力的“高富帥”,華為進入光伏行業,也許將很大程度上改變這個行業的游戲規則。有業界大佬私下表示,“光伏制造的時代已經過去,行業需要一個華為”。
顛覆者 行業里流傳著這樣一則故事:有位負責人拿著報表向華為高層匯報華為對光伏電站的“顛覆式”成果,任正非說,你們不要動不動就說顛覆式,等什么時候做到了行業第一,再來跟我說。
華為相關部門負責人并未否認以上坊間的傳言,也不諱談要華為成為“行業第一”。他告訴,既然進入這個領域,華為肯定是要做第一的。華為在逆變器市場的主要競爭者陽光電源2014年的營收預告是28億。
“我們不想做最賺錢的公司,而是要幫助用戶成為最賺錢的公司”,他補充說,“外界是有擔心華為以后會漲價,但我們必須讓利給客戶,不能把行業做死,同時也要保證自己合理的利潤”。
“華為每年在研發上的投入是公司總營收的13%,落到各業務板塊也差不多是這樣的比例!比A為相關部門負責人說,研發是華為核心競爭力的保障,而通常公司的研發投入只占總營收的5%-6%之間。
業內人士告訴,華為切入行業,推行的是“顛覆式”的教育:“他們并不定位于自己只是賣逆變器產品的廠商,而是智能光伏電站解決方案的提供商!
其對行業的顛覆主要在于,從產品本身,華為的逆變器沒有風扇和熔絲——這是兩個最容易出故障的環節,不需再定期清理更換,可以在后期運營維護上大大省時省力。
此外,華為有自己的室外通訊基站和大容量存儲,可以通過自己設計的芯片和軟件,遠程監控電站所有信息,統計數據傳到云端,再進行分析,對運營維護提出預防性的建議和解決辦法。
華為的一個競爭對手如此評價:華為有網絡、有終端,這就比傳統逆變器企業高出一個臺階,而其又通過多臺逆變器,把電站管理放到了組串上,引出云監控、云管理,又以智能電站的解決方案,基本把集中逆變器的思想顛覆了!氨热纾瑐鹘y集中式逆變器如果出故障了,需要工人在幾個足球場那么大的電站里實地排查,如果發現解決不了,則反饋給專家,而華為的組串式逆變器只需遠程屏幕一鍵式解決,由GPS、熱成像儀、無人機等傳回現場故障并分析原因,操作人員直接在屏幕界面上處理,少了來回的溝通環節”,華為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由此大省人力和時間,原來是十幾個人管一個電站,現在可以管十個電站。
在他看來,華為數字化的智能電站是有先天基因的,是公司在通訊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以及芯片和軟件能力的集中體現,“其他廠家則沒有一個可以做到這樣端對端的服務”。“更重要的是,并沒有因此而提高成本!比A為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華為的系統簡單,相比傳統逆變器,減少了直流匯流箱、配電柜、逆變器房等設備,也減少了系統故障點。
“我們可以同樣的每瓦成本,為用戶提高50%的運維效率,以及5%的發電效率!比A為相關部門負責人說。這些信息對于電站的開發者是頗具吸引力的,因為根據相關規定,光伏電站必須保證25年的質量保障,電站開發者必須告訴投資人,這項投資的可靠性,以及在融資時可以給投資人相關數據的佐證,大數據的分析也使電站在資產證券化時更有依據。
由此,華為自進入行業,便以智能光伏電站的方案解決商的角色,重新制定了游戲規則,從電站開始就參與設計,“別人即使拿了產品也學不會,里面的芯片和軟件都是華為自己的”。
作者:萬曉曉 來源:經濟觀察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