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中國光伏產業將進入“十三五”規劃的建設期,100GW光伏電站建設目標已經提出,光伏發電從此將在電力供應市場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鑒于早期光伏產業發展是建立在巨額補貼的基礎之上、光伏發電間歇性會對電網產生重大不利影響的前提之下,決定了光伏發展“十三五”規劃的制定必須是科學而
其一,評估光伏發電平價上網的標準是什么?中國什么時候能夠實現平價上網?。老紅理解的平價上網標準是,當光伏補貼取消時光伏電站建設規模仍舊平穩增長。如果以此為標準,所說的全球已有十幾個國家達到光伏發電平價上網則為未達標。比如有消息說德國在2013年就實現平價上網,但其2012年開始的降低補貼標準,直接帶來年度電站建設量從將近8GW迅速下降到2014年2GW的結果。這種平價上網一定不屬于老紅的標準范疇之內。中國何時能夠實現平價上網?按照國家能源局的說法是到2020年。
其二,國家能夠承受的從現在到平價上網后20年的最大年度補貼額是多少?或100GW光伏電站發電的年度補貼是多少?即假設補貼標準不變,到2020年國家對光伏發電的最大年度補貼是多少?已知國家最新規劃是到2020年實現累計100GW的光伏裝機總量。按照年度平均日照1000小時計,100GW的年度發電總量為10萬GWh,按1元/kwh補貼計,則從2020年開始國家每年需補貼1000億元,并一直補貼到2040年。
屆時,國家能否實現這個補貼,現在不得而知,但是當前實現這個補貼無論現實還是理論都是困難的。以去年底數字為例,我國約有30GW的安裝量,按照年度平均日照1000小時計,年度發電總量為3萬GWh,按1元/kwh補貼,需年度補貼資金300億元。已知2014年我國全社會用電量為55233億kwh,如果按照用電總量的50%(按50000億kwh的50%計),以每kwh提取0.015元的“可再生能源附加”計,可獲得可再生能源補貼款375億元。十分明顯,加上風電等其他需要補貼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這個數字已經不夠補貼之需。
其三,中國的電網對光伏發電的最大承受能力是多少?它包括兩個層面:一個是現階段承受力,一個是未來承受力。對于前者,主要受我國現行電網承載能力影響,2011、12、13年風電“棄風”現象嚴重,分別是100億、200億、170億kwh,2014年前三季也已達到億86kwh。伴隨西部光伏電站量的增長,“棄光”問題必將日益嚴峻;對于后者,受光伏發電間歇性因素制約,電網對光伏發電的承受力是有峰值的。這一峰值究竟是多少,在老紅的統計資料中有著多種解釋,有說15%,也有說30%,而2014年6月9日中午德國出現了50%的時刻。目前中國光伏發電量尚小,對于未來過大的光伏發電承載,有專家說中國現有的電網一定會出問題,而且是大問題。
其四,補貼支付的最市場化手段是什么?光伏產業是非完全市場化產業,采用最市場化的補貼支付手段是促進這個產業加速市場化的關鍵。1000個億的年度補貼是一個巨大的數字,支付手段合理有利于加速市場化,反之則制約市場化。在現行的集中式光伏發電額度管理辦法下,“路條”轉賣現象普遍,轉讓價格大約為0.4元/瓦,即電站成本增加了0.4元/瓦。如果每年新增光伏電站10GW,其中50%為集中式,集中式的50%是由“路條”轉讓而來,則每年由“路條”帶來的電站成本增加總額就是10億元。關鍵的是,增加建設成本事小,延緩光伏產業完全市場化時間事大,用何種手段發放補貼事關重大。
總之,老紅以為,在沒有想明白以上幾點的基礎上,制定任何光伏發展規劃都是不成立的。為了保持我國光伏產業強大的國際競爭力,想明白以上幾點,請從光伏發展“十三五”規劃開始。
參考資料:《國家能源局發布2014年用電量數據》
《2014前三季全國風電棄風限電形勢分析》
作者:紅煒 來源:新浪博客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