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3日,胡潤研究院發布了“2015年胡潤全球富豪榜”,漢能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河君以1600億元“身家”超過了馬云和王健林,成為胡潤百富榜16年來第12位中國“首富”。
相對于萬達和阿里巴巴,李河君的漢能集團(以下簡稱“漢能”)之于公眾相
“漢能定位完全不在光伏行業”
記者:外界對漢能的質疑,主要在于沒有看到漢能的產品。中國很多企業家做事,會傾向于先埋頭做產品,做好了才敢拿出來,而你卻先大張旗鼓地說開了。為什么選擇這種方式做事?
李河君:這個問題對了一半,不是沒看到產品,我們的產品國外很多,中國還沒有,收購的Solibro產能有三四百兆瓦,Global Solar Energy公司也有150兆瓦左右。我們現在還在做裝備國產化,2014年底河源基地已經有100兆瓦的CIGS(銅銦鎵硒)產線投產,今年還有1GW(吉瓦)CIGS投產,明年的產能將更多,會陸續投放市場。薄膜行業目前問題是產能的釋放需要時間,所以現在漢能不是產品賣不出去,而是沒有那么多產品可賣。
漢能要改變世界,這個事首先要把觀念改過來,讓大家理解什么叫薄膜發電,什么叫移動能源,這很重要,轉變觀念就要通過民用化推廣,比如現在手里有一個薄膜發電的充電寶,一下就能理解什么是移動能源。
記者:所以漢能其實要走的路完全是基于消費品,基于更廣大消費者的路,跟光伏行業現在以工業為主完全不同?
李河君:完全不同。他們(光伏企業)做的光伏是“小光伏”,我做的是“大光伏”,大光伏是移動能源、分布式電站,別看西北的地面電站那么大,那只是小光伏,沒有國家補貼做不了。我們不用補貼,我們直接干。
記者:這么說,漢能的定位完全沒有在光伏行業?
李河君:是,前段時間有人說我們要滅了英利,我從來沒有說過這個話,不知道哪來的。
記者:民用產品一直不是傳統光伏企業的主業,因為體量太小,而漢能戰略是“工業為輔,民用為主”,做民用產品如何能支撐起漢能業績?
李河君:民用太陽能的市場容量非常大,漢能目前成立了8個事業部,包括BIPV(光伏建筑一體化)、戶用發電、農用設施、汽車應用、電子產品、通用產品、商用無人機、特種產品,每個細分市場的容量超過萬億。
前幾年,我們也走過彎路,做過地面電站,此后我們轉型也費了不少勁。我們當時想法很簡單,產能先銷售出去再說。
講到光伏,特別希望講一點,地面電站對于光伏來講不應是主流,主流應是分布式和移動能源。很多做地面電站的光伏企業,沒有理解什么叫真正的光伏。我曾經和一個著名的企業家講過一個觀點——你什么時候放棄地面電站,什么時候才算真正理解了什么叫做光伏。
打個比方,電網好比是一百節車廂,運輸火電等于是滿載輸送,而運送太陽能相當于整列火車只裝滿了20節車廂,而80%沒有貨,所以成本肯定貴。所以我說,他們沒理解真正的光伏,真正光伏不是發電上網,而是移動能源、分布式能源,完全跟傳統能源相反。中國很多企業家,包括做晶硅的,都沒有真正理解光伏的真正意義。
記者:既然如此,那為什么你認為你的理解是正確的?
李河君:漢能戰略優勢在于戰略前瞻性,我們做金安橋水電站干了十年,當時所有人都質疑,不相信我們能干成,我說我們能干成,幾百億的投入,結果證明我們是對的。
漢能薄膜,起初所有人,包括公司一些高層也反對,都想過做晶硅,因為掙錢快,當時高層甚至說一半做晶硅,一半做薄膜行不行,最后被我否決掉,就要把薄膜做起來。現在來看,大家都覺得漢能的路子很正確。
記者:這是戰略層面,從戰術來講,是不是當時也考慮過如果做晶硅,花很大的力氣也不一定能做到行業第一,因為已經有英利、尚德在了?
李河君:恰恰相反,當時如果做晶硅會很簡單,漢能的水電產業基礎好,與薄膜相比,晶硅的投資只有1/8,而我們選擇了投資額高8倍的薄膜。做晶硅很快,不到1個億的投資就可以做起來,而薄膜有資金、技術雙門檻。正因為薄膜難度很大,所以很多人做不了。
記者:主打民用市場,相當于快消行業,跟做水電和薄膜制造是完全不一樣的思路和方法論,你個人怎么學習做產品經理?
李河君:親自做產品經理我沒有這個本事,我做產品開發集團CEO是表示我對這個事情的重視。我不會像馬化騰他們那樣,自己做首席技術官什么的,我沒有這個水平。我是一個戰略引領者,精神引領者,但不是一個低頭(做具體事務的人),我是甩手掌柜。我們做金安橋水電站時,干了十年,我只去了不到六趟,其中兩趟還是陪領導考察。
“我做實業起家,不懂上市公司”
記者:我看漢能年會說2015年是“決勝之年”,有決定生死的意味,怎么理解?
李河君:2015年是很關鍵的一年,我們前三四年都在并購技術,今年會有大量產能釋放,大量產品進入千家萬戶。
記者:到今年年底,怎么判斷勝沒勝,有什么量化的指標?
李河君:很簡單,產能上去了,銷售額上去了,市值上去了,就是勝負的評判標準。漢能集團的總目標是千億銷售額,上市公司我不方便講,但可以說,會比去年有幾倍的增長。
今年戶用發電系統的銷售目標是40萬套,100億銷售收入,讓千家萬戶真正知道薄膜的好處,特別在南方大量推廣,每家每戶花三萬元,屋頂裝機容量三千瓦,一個家庭用電基本就夠了。同時,今年年底推出至少三部全太陽能電動汽車,將是顛覆性的創新產品。
所以今年股票會有更好的表現,股價四塊、五塊不算什么,漢能面前是一百塊錢的空間。
記者:這里面有一個關鍵變量,現在漢能關注度這么高,要是今年沒能拿出漂亮的產品,首富也好,市值也好,會不會一損俱損?
李河君:漢能是做實業起家的,這么多年下來,小水電站從300千瓦,600千瓦,3000千瓦到比葛洲壩還大的金安橋300萬
千瓦,我相信一件事情,只要悶頭把產業做上來,股價自然就上來了,產業做不起來,股價自然就會下去,這是最簡單不過的道理。漢能現在還是發揮老傳統做實
業,我這輩子只做過一個上市公司,以前沒有做過上市公司,我也不懂上市公司,現在我既然有一個上市公司,我很愛惜這家公司。
記者:剛剛上新三板的漢能碳不算上市公司。
李河君:碳資產公司只有幾千萬,很小,可以忽略不計(擺手),更大的機會在滬港通。
作者:謝丹 來源:千篇一綠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