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光伏到電商,再到能源互聯網,彭小峰的創業戲劇性在于, 每次人們認為他倒下來,但他換了個地方又站了起來。 這次,他能夠借助互聯網再次撼動新能源產業嗎? 即使在動輒融資上億美元,移動互聯網創業
成“勢”,敗“勢” “你努力是一方面,但重要的是大勢。你說諾基亞它不努力嗎?逆水行舟是很難的,但順勢而為是相對容易的。”彭小峰說,“SPI現在將新能源和互聯網結合在一起,也是想借新能源利用和互聯網應用以及普通大眾對綠色環保的期待這個勢。”每說到“勢”的時候,彭小峰總會不由自主地加重語氣。毫無疑問,彭小峰是國內創業者中,對“勢”有著最痛徹的領悟的那批人之一。
冒險家特具的敏銳嗅覺,總能讓他們捕得大勢來臨的氣息,從而率先一步做好布局。但他們往往急于前沖,一旦大勢急轉直下又讓他們成了摔得最慘的那部分人。實際上,拉手網前CEO吳波,凡客創始人陳年和彭小峰都屬于這一部分人,而他們的軌跡也頗為相似。
“彭小峰對新事物特別的敏感,每次創業都很有市場眼光,能在創業之初在市場上占盡先機。”夏侯敏說,“他二十多歲就能做到亞洲最大的勞保用品公司,然后馬上就能轉向新能源,在兩年前他就看到了能源互聯網的機會,你們看他的微博,那時候就提出要把互聯網和新能源做個有機的結合。”
確實。1997年,年僅22歲的彭小峰帶著2萬元到蘇州做外貿生意,通過在香港注冊流星實業有限公司跳過香港中間代理商,直接把貨物銷往國外。幾個月后,又轉向實業,創立蘇州柳新集團,生產手套、眼鏡、口罩、安全鞋、電動工具等安防產品,迅速成為亞洲第一大勞保產品生產商。到2004年,柳新已經幫助彭小峰完成了億元的資金積累。
“也是借勢啊。那個時候中國產品出口到國外,隨便生產什么出口都能干起來,那個時代就是這樣的。”回顧自己的第一桶金,這個出生于江西省吉安市安福縣一個農村家庭的企業家總結說。
彼時,彭小峰年僅29歲,過早的成功,讓這位年輕人野心變得更加宏大。
2003年前后,經常出差歐洲的彭小峰發現那里的人們都在談論新能源,隱約感到這是一個大市場。他找來報刊雜志一一研究了風能、生物柴油、燃料乙醇、垃圾發電等,并最終將新目標鎖定在了光伏。
偶然的機會,彭小峰見到了新余市負責招商的領導,在與后者交談過后,下定決心在江西新余展開他的太陽能項目。后來,有人問彭小峰為何放棄做大的勞保產業,投身太陽能產業。他回答說,“太陽能市場足夠大,還有很多領域我們可以做得更好;而勞保產品我們當時已經做到亞洲領先,再做下去也很難。我當時還不到30歲,在我看來,做新能源產業比做傳統行業對社會的貢獻更大。”
彼時,整個光伏行業都已進入了快車道,為了搭上這一趟塊車,彭小峰帶領下的賽維不斷下注。2005年,賽維買下了全球唯一能提供優質光伏產業全套生產設備的公司GT-SOLAR近70%的產品,因為GT交貨周期長,賽維的這做法有效地樹立起了行業壁壘。后來者再想拷貝賽維時,可能要一年后才能拿到生產設備。此后,賽維一路躍進,成為全球最大的硅片制造商。2007年6月1日,賽維創建2年后,成為繼無錫尚德、常州天合之后第三家登陸美國主板市場——紐交所的中國光伏企業,融資總額高達4.69 億美元。到2008年8 月份起,賽維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多晶硅生產企業。
當時,一度風傳所有的風險投資都往江西新余跑,去看一個正在籌建的叫賽維的公司。到2008年,賽維平均年增長速度300%,這足以讓任何一家錯過它的風險資本后悔。
“大勢上面,我們有錢,有資源,也確實需要。我們的客戶拿著幾十億的現金存在我們賬上,預付款、定金,簽十年合同,很多都是世界五百強和上市公司,一簽就是十年,錢都打到你賬上,讓你交貨,你不做嗎?”回憶起賽維快速增長的那段時間,彭小峰還是掩飾不住激動,但他隨即陷入短暫的沉默,“很多公司都不在了。一簽合同十年,第二周就付了2.49億歐元進來。簽十年的合同,就想:錢都過來了,總不會想到它破產吧,當時就是這么好的情況。”但隨著光伏補貼的下滑和市場趨于理性,賽維的大客戶們相繼破產,就連道達爾石油、三菱、GE也都退出了光伏項目。
在市場向好的時候,一路狂奔式的發展是有效的。但當市場下滑,過快的速度和龐大的規模就會使企業像一輛從F1賽道上沖向護欄的賽車。2011年后,當歐美先后對中國實行“雙反”政策,歐美政府對光伏補貼的縮減,以及資本市場遇冷等因素一起發酵時,賽維就成了那輛沖出賽道的賽車。
彭小峰不愿多談他在賽維的那段艱難時光。但艱辛的程度,從他對大環境允許他重新再來的感謝上可見一斑。“過去十年的確交了很多學費,也努力了,順風過,也逆風過,SPI是從零甚至是從負資產開始的,現在準備好了。”
作者:朱曉培 來源:財經天下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