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建筑一體化(BIPV)是應用太陽能發電的一種新概念,簡單地講就是將太陽能光伏發電方陣安裝在建筑的圍護結構外表面來提供電力。 數據顯示,未來五年內中國城市建筑BIPV可應用面積將達17.9億平米,預計每年可發電約615億度,為二氧化碳減排貢獻5200萬噸,相當于多種29億棵樹,減少1600萬輛汽車的
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建議將BIPV產品納入綠色建筑評價標準
除漢能外,全聯新能源商會代表也提交了《關于建議將BIPV產品納入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的提案》,指出目前BIPV應用還面臨一些問題:BIPV出現在薄膜光伏產業逐步成熟之后,在國內還屬于新生事物,BIPV建材投資效益還不理想,此外BIPV的行業規范、技術標準還有待完善,政策支持力度不夠。
——對此,全聯新能源商會代表建議:將BIPV納入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并制定強制推廣應用的時間表;對于新建或改造建筑使用BIPV,項目驗收合格后,給予一次性投資補貼;在業主購買安裝BIPV產品的房產時,給予一定比例的契稅減免,以鼓勵建筑投資方積極采用BIPV產品。
提案精簡版 建筑能耗是我國能耗的重要組成部分,占到全國能耗的30%以上,擴大BIPV(光伏建筑一體化)應用領域,對提高建筑節能水平具有積極作用。
調研發現, 當前BIPV應用還面臨一些問題:
一是國內BIPV市場仍處初期發育階段。BIPV在國內還屬于新生事物,尤其是高品質的BIPV產品,是在薄膜光伏產業逐步成熟之后才出現的,因此社會各界對BIPV的認識和接受還有一個過程。
二是BIPV建材投資效益還不理想。以20%透光薄膜光伏單中空夾膠組件取代傳統單中空玻璃為例,每平方米須增加投資約780元人民幣,每平方米發電功率55W,年發電約40度(參照北京地區光照條件),如僅計算發電收益,增加投資的內部收益率僅為1.3%,離市場要求尚有較大距離。
三是BIPV的行業規范、技術標準還有待完善。雖然住建部在2010年、2012年分別出臺了《民用建筑太陽能光伏系統應用技術規范》和《光伏建筑一體化系統運行與維護規范》,但這兩個文件主要是針對發電系統的規范,在設計、施工、建筑、安全等方面的相關標準與規范仍不夠完備,一定程度阻礙了市場推廣。
——四是政策支持力度不夠。2009年、2010年、2011年和2012年,國家分別給予BIPV每瓦20元、17元、13元和9元的投資補貼,但自2013年開始,這一政策突然中斷,改為對光伏產業統一執行分布式發電補貼政策,即每度電補貼0.42元人民幣,嚴重打擊了項目投資方的積極性。
【建議】
一、將BIPV納入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并制定強制推廣應用的時間表。在“十三五”期間,逐年提高新建筑強制采用BIPV產品的比例,明確不少于一定比例的建筑立面采用BIPV產品,或者新建筑實現能源自給的比例;到“十三五”期末,實現新建筑的能源自給率達到10%以上。
二、給予專項投資補貼。對于BIPV這一新興市場,其產業初期的發展需要政府采取投資補貼政策進行扶持。因此,建議對于新建或改造建筑使用BIPV,項目驗收合格后,給予一次性投資補貼,暫定期為5年,第一年每瓦補貼8元,第二年7元,第三年6元,以此類推。
三、給予相應的稅收優惠政策。在業主購買安裝BIPV產品的房產時,給予一定比例的契稅減免,以鼓勵建筑投資方積極采用BIPV產品。
你不知道的BIPV
光伏建筑—體化(BIPV)不同于光伏系統附著在建筑上(BAPV)的形式。BIPV適合大多數建筑,如平屋頂、斜屋頂、幕墻、天棚等等形式都可以安裝。
國內外經典案例:

中國保定,電谷錦江酒店,0.3MW

中國臺灣高雄,騰龍體育場,1.1MW

德國柏林,中央車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