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把陽光聚焦到一小塊面積那么費勁,不如直接擴大太陽能電池板的面積吧。太陽能板鋪滿車身的想法太弱太丑太呆板,試試“multi-voltaic”噴涂車漆吧。奔馳G-code概念車就被抹遍了這種車漆,于是變成了一整塊巨大的太陽能電磚,但是外表和普通車相比一點沒差。這種涂料不僅能吸收陽光,就連風吹過車身表面形成的靜電,它也能替你存起來。
最后說一點材料,面積大、照射角度討巧,也只是微量的加分項,而太陽能板材料才是光能轉換率的決定因素。一般用來做為太陽能板的材料有非晶硅、單晶硅、多晶硅,光能轉化率依次遞增。但是硅材料生產過程中易造成污染,另一種材料砷化鎵不存在污染問題,鎵元素雖有毒性,但是化合物本身比較穩定,用來做太陽能板材料時,轉化率也略勝一籌(有報道稱美國科學家在實驗室開發的砷化鎵薄膜電池,光能轉換率能達到28.4%)。
浮塵和陰雨,太陽能車的死敵
綜合上述條件后的產電能效還沒有算上外因,有些外因甚至會成為重要影響對象,比如浮塵和陰雨。
有數據顯示,太陽能設備需要定期除塵,否則發電效率會受到70%以上的影響。太陽能電池板通過納米鍍膜技術處理之后,擁有光滑無比的表面,就能夠達到荷葉效應(由于荷葉具有疏水、不吸水的表面,落在葉面上的雨水會因表面張力的作用形成水珠,只要葉面稍微傾斜,水珠就會滾離葉面并順便帶走灰塵污泥的顆粒)自潔的目的,據說自潔率能達到75%。再加上定期將太陽能電池板取出用流水稍加沖洗,基本就能除塵。
然而,這僅僅是停留在理想狀態。小編不免擔心,在北京這樣的城市開車,霧霾灰塵會迅速占據裸露的太陽能電池板表層。那么過高的拆卸清洗頻率不僅費時,也容易損傷材料。目前大多數車企使用太陽能電池板時,會在它的表面裝了一塊玻璃抵擋浮塵。用刷子抹布洗洗涮涮,要簡便很多。然而普通玻璃對太陽光的過濾,也會影響一部分發電效率。
太陽能車最怕的就是陰天,并不是陰天里太陽能電池板就完全無法發電了,而是如果是全太陽能車,用的是容量極小的儲能電池,那恐怕就只能趴窩了。如果是第一種儲能更多的電池,利用往日晴天充電的儲備。但顯然,車主就過上了掰著指頭算充電時間的日子,萬一遇到一個沒算準或者天氣預報失誤,太陽能車就只能罷工了。而且儲能電池的壽命一般也就3-5年,還不算最后關頭的折損狀態。
若是這樣,那小編要忍不住吐槽了,都用上大容量電池了,還要太陽能板做什么呢?普通電動車使用快速充電1-5小時就能把空電池充滿,與李河君聲稱的“日均4小時光照下,可以驅動汽車行駛80至100公里”相當,還不用考慮上述條件限制,以及高昂的砷化鎵成本。另外,電動車還有更快的“充電方式”——直接更換滿電電池,用時僅數分鐘。太陽能車的續航與車身總重息息相關,載上了沉沉的大容量電池,車身牽引力也在增加,如此一來就陷入了耗電-增加電池容量的惡性循環。
雖然更加綠色環保,實用太陽能車還在等一個靠譜案例,證明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