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溫材料的性能,對于晶硅產品的生產能耗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而能耗的高低,除了直接關系到晶硅生產企業的生產成本控制及產品競爭力外,還決定其能否獲得進入這一市場的入場券
生產工藝及材料的優化升級 針對現有產品的幾大不足,南方搏云選擇了從兩個主要方面,對現有的產品進行升級改造。
首先,在產品的生產工藝方面,做進一步的嘗試和優化。
“針對分層、剛性差及保溫性能等,進行了新工藝的研究,確定了浸膠、甩干工藝路線,并進行了樹脂濃度條件試驗、殘膠量條件試驗、壓縮量條件試驗、混合碳氈試驗等,確定了最佳的濃度條件、最佳的殘膠量條件、最佳的壓縮量條件等工藝參數。”
除了生產工藝外,對生產中所需要的包括固化劑、粘結劑、抗腐蝕涂層等加工材料也進行了改進。
“針對粘結劑經過高溫處理后,因其殘炭率極低,已起不到碳氈層間的粘結作用,盡而會導致在客戶使用過程中極易產生層間分層及變形這一現象,新研發出的高效固化劑較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在固化過程中可以保持坯體硬度均衡內外表面有良好的機加工性能;有效的控制變形,產品公差尺寸控制在:外徑-1~+2,內徑0~+3以內;無分層等較嚴重的質量問題;精簡流程,節約成本,提升產品能效。”南方搏云上述人士表示。
對于熱場系統所應用的輔助加工材料,還需要面臨的最大考驗則是高溫以及耐腐蝕性。
據了解,單晶硅、多晶硅爐內的工作溫度一般要在1500℃以上,且其工作環境中多含有硅蒸氣,而低密度炭/炭材料的開孔孔隙在80%以上,因此,極易被侵蝕。這就要求相應的材料既要耐高溫,又要耐腐蝕。而對炭/炭材料表面涂層處理是解決炭/炭材料表面侵蝕、提高產品的穩定性、延長產使用壽命、提高產品品質的主要方法。
在解決表面涂層這一問題時,南方搏云采取的是,針對保溫筒類及保溫板材類產品,通過試驗研究以石墨為主要成分的抗蝕涂層新配方,優化工藝參數; 解決炭/炭材料表面侵蝕、提高產品的穩定性、延長產使用壽命、提高產品品質; 采用涂層替代碳布,節約成本。
而就最終的結果來看,以石墨為主要成分的抗蝕涂層新配方,基本上可以實現筒類、板類產品表面涂層不開裂,不掉粉,并具備一定的結合強度,熱穩定性及補縫效果,基本上可以取代以前的炭布工藝和老涂層工藝。
增加企業綜合競爭力的籌碼 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不完全統計,未來2-3年,我國新增多晶硅產能可能高達15萬噸。
而隨著多晶硅產能的進一步增加,對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能否延續目前的復蘇勢頭,也并非完全樂觀。
因此,對于多晶硅企業而言,如何盡可能的為自身增加競爭籌碼,無疑是確保未來生存的關鍵。就目前可選的方式而言,包括,通過降低能耗的方式來降低成本以及改善產品的品質,以質取勝。
正如本文開頭所講的那樣,無論是哪種方式,保溫熱場產品的優化升級都是較為可行的選擇。
“保溫筒作為保證單晶熱場的主要保溫產品,其尺寸對單晶功率影響較大,光伏產業前幾年呈現急速發展的勢頭,各種保溫類產品供不應求,故對產品尺寸方面要求較松。而隨著整個產業進入寒冬季節,各大光伏企業開始進行技術優化,從節能環保的角度考慮,對保溫筒尺寸進行了具體要求。但現有的產品存在著層間結合差、尺寸變形大、機加工性能差、表面性能不均勻等缺點,并不能滿足企業的需求。”南方搏云前述人士表示,因此,南方搏云對保溫筒的生產工藝進行了相應的改進和優化,包括應用甩干制坯新工藝,采取樹脂配比,外模選取,氈子等重要參數,并制定了相關制造工藝流程與技術文件,該工藝已經過研究與試制,基本上可以實現筒類產品不分層,通過新工藝制備的產品,機加工性能優良,尺寸變形得到有效控制,極大的提高了保溫筒的整體性與均勻性。
作者:秋石 來源:《太陽能發電》雜志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