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為仍然飽受限電之苦的光伏電站提供了一個“以價換量”的出口,即可以在讓渡部分發電價格的情況下,換取相應的發電量的增多
“以價換量”大勢所趨?
來自官方的數據顯示,在甘肅等西部地區,由于裝機容量大,同時電力需求較小,導致部分地區限電率高達30%左右。
此次通知的出臺,無疑為破解光伏電站的“限電”提供了另外的一個解決思路,即通過參與跨區電力交易并讓渡部分電價的方式,來換取總的發電量。
而根據此前發布的《跨省跨區電能交易基本規則(試行)》,在跨區電力交易中,以集中撮合方式組織的跨省跨區電能交易中,將按照節能環保的原則進行排序,原則上先清潔能源機組后火電機組。同一價區內,高效環保機組優先,這無疑為光伏電站參與跨區交易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而就整個宏觀經濟形勢以及能源形勢來看,電力價格仍有下行的空間。在這個大背景下,“以價換量”或將成為發電企業的常態競爭手段。
方正證券則認為,在目前電力供應較為寬松的情況下,把引入市場化的交易機制與輸配電價改革相結合,將使得市場機制直接發揮作用。因此,預計用戶端用電成本將出現下降情況。
在經濟放緩的大背景下,另一促使電價下調的動因,則來自于地方政府。出于穩增長的需要,其有降低電價的利益訴求和動能。
來自媒體的報道就顯示,貴州將組建貴州電力交易中心,開展電力直接交易、發電權交易、西電東送交易、富余水電競價上網等工作,盡快形成適應市場要求的電價機制。
貴州省經信委主任李保芳表示,除了組建電力交易中心外,還將把電力直接交易范圍擴大到原材料以外的行業,把參與門檻由年用電量5000萬千瓦時降到3000萬千瓦時,從而覆蓋更多工業企業,通過降低用電成本逐步穩定和提升存量生產。
基于此,對于光伏企業而言,在電價的商品屬性逐漸還原的情況下,如何更好的利用各種經濟手段來謀取利益的最大化,將成為一個必須直接面對的問題。
作者:張廣明 來源:《太陽能發電》雜志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