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似乎正在“no zuo no die”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近日,歐洲光伏制造商協會(EUProSun)再度出手,向歐委會遞交了一紙訴狀,指控中國的阿特斯太陽能、中盛光電、昱輝陽光三家光伏企業(yè)存在將產品輾轉第三地銷往歐洲以規(guī)避關稅等違規(guī)行為。隨后,歐盟開啟對中國光伏企業(yè)的
歐盟似乎正在“no zuo no die”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近日,歐洲光伏制造商協會(EUProSun)再度出手,向歐委會遞交了一紙訴狀,指控中國的阿特斯太陽能、中盛光電、昱輝陽光三家光伏企業(yè)存在將產品輾轉第三地銷往歐洲以規(guī)避關稅等違規(guī)行為。隨后,歐盟開啟對中國光伏企業(yè)的“反規(guī)避”調查,并于6月8日宣布將對三家公司征收平均47.6%的高額關稅。
業(yè)內推測,歐洲光伏制造商協會的深層用心可能在于以“反規(guī)避立案調查”獲取的相關素材為借口,促使歐委會做出延長中歐間本應于2015年12月份到期的“價格承諾”(MIP)的決定。
歐洲光伏制造商協會真可謂是機關算盡太聰明!這手“好算計”,會不會得逞?此次“雙反”會不會是再度給予中國光伏企業(yè)一拳重擊?
“雙反”的果實并不都是甜的 近年來,美歐針對我國光伏企業(yè)相關產品進行的反傾銷和反補貼(“雙反”)貿易制裁呈現此起彼伏之勢!繼前期開始的“雙反”調查之后,今年7月,美國或將宣布對中國光伏“雙反”的第一輪復審終裁。在“雙反”的國家中,目前只有澳大利亞裁定中止調查。
針對歐盟發(fā)起的“雙反”,中國政府和企業(yè)極力斡旋和抗爭下,最終在2013年以中國光伏企業(yè)與歐盟簽署最低價格承諾(下稱“MIP”)終結。今年年底,“價格承諾”將到期,中國光伏企業(yè)有望擺脫束縛,公平參與到全球市場競爭中!
可惜的是,正是在這個關鍵檔口,歐盟的“雙反”調查又來了!歐盟此次“雙反”,顯得格外是“別有用心”,恰好是趕在了2013年中歐達成的為期兩年的“價格承諾”協議到期的半年之前。
這種苦心謀劃的“雙反”,果實都是甜的么?這倒未必!對中國光伏企業(yè)的“制裁”,其實“苦了”歐洲自己。反傾銷政策實行以后,歐洲市場的大型光伏電站建設幾乎絕跡。中國的生產商更多投入到美洲、非洲市場,這對歐洲是有害的,而且這種損害不止局限在太陽能工業(yè)領域。由此可見,歐盟的“雙反”做法是非常不明智的。
可以預見的是,若此次“雙反”得以施行,物美價廉的“made in China”光伏產品不僅將數量劇減,價格也會隨之水漲船高,這勢必對需求側產生消極影響。
正如廈門大學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所指出的,“雙反”的直接影響是很多規(guī)模較小的中國光伏生產企業(yè)放棄歐洲市場,而不愿放棄這些市場的企業(yè)也必然在多方面面臨成本增加的壓力”。
如此一來,歐洲的太陽能產業(yè)缺乏強力競爭的刺激,或將成為養(yǎng)在溫室的花朵,對其競爭力的提升有害無益。由此產生的蝴蝶效應還有就業(yè)崗位的減少,目前從事光伏領域的部分職工或將面臨“被”失業(yè)。
諸多受力結合,將對歐洲產生太陽能產業(yè)增速放緩的合力。這會在一定程度上減緩歐盟力推的新能源替代傳統(tǒng)能源的步伐,給清潔能源使用占比的提高之路拋下幾塊不尷不尬的“絆腳石”!
作者:劉帆 來源:華夏能源網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