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可以稱得上是多晶硅的“進口年”,因為從今年一月開始,多晶硅就以一種勢如破竹的態勢進軍國內市場,對國內供需平衡、多晶硅價格造成不少震蕩。 據海關數據顯示,今年6月份我國共進口多晶硅10942噸,而上半年累積進口量也高達60088噸,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長接近40%,月均進口量近萬噸,占國內月均供應量的44
“58號”文件勢在必行 王雨指出,加工貿易這一“蹊徑”,致使國家反傾銷稅形同虛設。除了加工貿易渠道外,目前還有不少國家或企業,采取先出口到香港,再從香港走私到國內的方式規避關稅。
“大量地進口多晶硅沖擊我們國內的多晶硅市場,國內多晶硅一直被迫下調價格。”王騰姣告訴記者。
針對這一問題,行業人士曾建議國家應加大“58號”文件的執法力度,堵住加工貿易進口漏洞。
“58號”文件是2014年8月14日由商務部以及海關總署聯合正式發布意在暫停受理太陽能級多晶硅加工貿易進口業務申請的公告。由于顧及下游企業的運營發展,相關部門當時決定將“58號”文件延緩一年,即今年8月14日(最晚不超過8月31日)正式執行。
有部分學者認為,2014年發布的這一“重磅炸彈”正是致使今年多晶硅進口量反彈增加的一大原因。“58號”文件發布后的兩周內,多晶硅加工貿易申請突然增加,令2014年多晶硅進口數額超過10萬噸,這個數字是2014年之前任何一年的全國多晶硅進口總量都無法企及的高度。
但從今年8月14日“58號”文件正式執行開始,利用加工貿易渠道進軍國內的多晶硅進口歷史將會被改寫。美國、韓國、德國等多個國家將會不得不面臨高額“雙反稅”,多晶硅出口至我國的成本將會大幅增加,他們隨即亦會考慮減少多晶硅出口到我國市場的份額。
分析人士指出,“58號”文件是國家站在保護國內光伏產業、多晶硅產業健康良性發展出臺的決策,它的正式執行,除了能夠有效抑制美、韓、德等國利用價格優勢對國內多晶硅市場實施全面“侵略”外,同時還能夠保障“雙反”貿易救濟措施法政地位的無可撼動性以及嚴肅性,保障國內多晶硅企業的市場利益,此外還有利于將國家目前多晶硅供需失衡的局面扭轉,將多晶硅價格提升。
王騰姣表示,文件實施后,進口量受到限制,但是國內多晶硅的下游企業基本不會受到影響,因為國內的多晶硅產量可以基本滿足國內市場需求。國家除了應該在抑制國外多晶硅沖擊國內市場方面嚴格執行“58號”文件外,還應該根據日后傾銷程度實時采取不同的稅收政策,兼顧國內多晶硅產業鏈全部環節的發展,讓國內多晶硅產業鏈各個環節相互呼應,維持市場供需平衡,不受制于人或者受制于外。
扶持國內多晶硅企業 扭轉行情弱勢 中國早期多晶硅投資雖然大量重復低水平建設,但透過我國多年來精心的培植以及扶持,大量的資金、人才以及技術投入,國內多晶硅企業已蓬勃發展,單個多晶硅企業的產能平均可達6.5萬噸,位列世界首位,包括保利協鑫、大全新能源、特變電工在內的國內大型(年產大于1萬噸)多晶硅企業有7家,并且7家企業的總產能為15.4萬噸,和國際一流的多晶硅企業實力旗鼓相當。
從多晶硅產能總量增加比例而言,2014年以及2015年上半年度我國多晶硅產量分別比同期增長61%以及21.6%。
根據相關部門預測,到2017年我國多晶硅企業的新增產能最少可達7萬噸,國內多晶硅總產能可以高達23萬噸。參考目前國內太陽能級多晶硅需求26萬-30萬噸計算,國內多晶硅產能能夠滿足絕大部分國內太陽能多晶硅市場的需求。
王雨告訴記者,目前由于外國多晶硅的大規模進口,致使國內多家多晶硅企業停工或放慢生產進度,根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多晶硅企業開工率不足60%,不少多晶硅企業的庫存量已經達到臨界點。國外多晶硅鳩占雀巢,讓國內“親生子”無路可走。
由此可見,執行“58號”文件,切斷多晶硅貿易加工渠道,對國內多晶硅供需市場不會造成巨大影響,反而能夠幫助國內多晶硅企業搶回本屬于自己的市場。
王騰姣表示,嚴格執行58號文件,可根據實際傾銷幅度調整稅率,堵住通過貿易加工進口方式規避貿易救濟措施的漏洞,使國內多晶硅市場獲得一定的發展機會。
王騰姣認為,目前國內多晶硅企業的產能,足以滿足大部分國內市場需求。事實上,就目前國內多晶硅市場而言,我國多晶硅消化能力亦不需要如此大量的產能進口。并且從今年6月開始,國家政策將會促進光伏行業發展,集中式光伏已完成計劃目標,分布式光伏完成計劃不到3成。隨著分布式光伏計劃的全面完成以及下游電站的建設,多晶硅的需求將會增加,屆時市場多晶硅價格將會回暖。
此外,隨著“58號”文件減少多晶硅進口份額,國內多晶硅生產技術的提升生產成本的降低,我國多晶硅企業將會獲得新一輪的發展機遇,出貨以及利潤,都將會獲得較為可觀的增長。
作者:阮思昺 來源:中國產經新聞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