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府市下向山町的10MW“米倉山光伏電站”,坐落于甲府站約30分鐘車程的山間(圖1)。是山梨縣企業局作為與東京電力的共同業務,在縣有地上建設的。2012年1月開始運轉時,以是日本最大規模而自豪,是百萬光伏電站時代的先驅。圖1:甲府市下向山町的“米倉山光伏電站”(攝影:日經BP社)
山梨縣企業局開展著運營著輸出
導入三種蓄能系統 企業局期待的新產業是,為使變動的可再生能源輸出得以為定利用的“蓄能技術”。“夢太陽能館山梨”除了可再生能源外,還通過實證性地導入多種蓄能設備,使館內所需的電力(最大需求約為10kW)基本自給自足。面部是今后將這些先進的蓄能系統用于縣內的產業振興。
導入的發電設備有在屋頂上設置的光伏發電設備(輸出功率為20kW)、利用雨水的小型水力發電設備(1.5kW),以及純氫型燃料電池系統(0.75kW)三種。
蓄能設備有雙電層電容器(3kWh)、鋰離子蓄電池(約30kWh)和制氫裝置(相當于約30kWh)三種。制氫裝置制造的氫作為燃料電池的燃料,轉換為電力。
一進入館內首先是“太陽能區域”,主要介紹太陽能電池的原理和地球變暖問題的現狀等。接下來是“山梨能源區域”,主要是關于該館能源自給自足的介紹,隔著玻璃可以看到相關設備的實機,有尼吉康制造的鋰離子蓄電池和雙電層電容器、松下制造的純氫型燃料電池系統,以及神鋼環境舒立凈制造的水電解制氫裝置等(圖3)。
圖3:神鋼環境舒立凈制造的PEM型水電解制氫裝置(攝影:日經BP社)
利用剩余電力制氫
利用三種蓄能技術,不依賴系統電力就可基本滿足全部電力需求在全世界也未見先例。雖然與連接了電網,但除了將蓄能后的剩余電力逆潮售電,及在夜間等充電和氫不足時受電外,電力基本全部自給自足。“驗證實驗已經實施了大約3年,以光伏電力為主體的能源自給自足的機制已步入了正軌。首先,利用三種蓄能系統的特性,證實了可以按照需求順利運行,這是最大的成果”,山梨縣企業局電氣課研究開發主任坂本正樹就三年來的成果回顧道。
該館夏日的晴天對光伏發電設備和三種蓄能設備(圖4)是這樣控制運行的:(1)早上8點左右光伏設備開始發電后,全部用來為鋰離子蓄電池充電,館內的1~2kW的待機電力則利用從東電購買的電力供應。(2)鋰離子電池的充電量達到約70%時停止購電,利用光伏電力來滿足館內的需求,剩余電力繼續用來為鋰離子蓄電池充電。(3)鋰離子蓄電池的充電量達到90%后開始電解水制氫。(4)在電解水消耗不完光伏電力時,剩余電力向東電系統逆潮售電。(5)傍晚至夜間,太陽能發電量減少,利用鋰離子蓄電池的放電和燃料電池的發電來滿足館內的電力需求。
圖4:夏季晴天的運用模式(出處:山梨縣企業局)
如果白天陰天,光伏發電量較少,剩余電力就會減少,因此氫的制造量和向系統的售電量也會減少。大體來說就是,從光伏發電和水力發電量中,減去館內的電力需
求,利用剩余電力電解水(圖5)。制氫使用的電力主要是光伏電力的不穩定部分。具體就是利用尼吉康開發的能源管理系統(EMS)對供求狀況進行運算處理,按秒給
出電解水可使用的電流值指令。據稱,因水電解裝置是電氣負載設備,若無如此細致的控制,其就會搶占電流。
圖5:“夢太陽能館山梨”的能源管理系統(EMS)模式圖(出處:山梨縣企業局)
作者:金子憲治 來源:日經bp社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