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能源局今年3月份發布的《2015年光伏發電建設實施方案》中,全國新增光伏電站建設規模1780萬千瓦被下達到26個省區市,以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通知中稱:各省級能源主管部門按下達的新增建設規模確定項目清單,連同往年結轉在建的光伏電站項目,一并形成本地區2015年光伏發電建設實施方案,并于2015年4
以后只做大型光伏園區
地方政府的算盤也打得越來越細了。畢竟土地資源有限,本地也無法就近消納,如何最大限度提高電網接入和送出效率,從單位面積上給地方政府帶來更多的收益,才是正經事。
根據自治區政府的要求,寧夏能源局已經在醞釀一份方案,其主要內容就是,從明年開始,只在大型光伏園區建設電站,不再搞零散的分散的小型地面光伏電站。未來寧夏的光伏電站發展要實現集約化,園區化,規模化。對于電網架構負荷比較高,土地資源比較好的,相對集中投資。以后建設過程中,可以實現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配套,配合電網規劃。
寧夏能源局人士透露,未來光伏園區建設主體會選擇1-2家,配網設施建設、道路基礎設施都由這一兩家主體完成,配合電網做送出規劃。
目前方案中規劃的大型地面電站光伏園區有9個,包括同心,鹽池(2個),紅寺堡區等。未來光伏電站都會在這9個園區內發展。目前這個方案已經基本形成,正在進一步修改完善,只待最后定稿報送自治區政府。
上述官員表示,8月底或9月初,方案就會有結果。指標的分配,也會最晚在9月中旬落定。(再不定,第三季度都快過完了,明年方案都該編制了,產業鏈上一群嗷嗷待哺的企業望眼欲穿吶)
寧夏能源局官員也表示,寧夏是新能源示范區,未來希望能夠不限于地面光伏電站,凡是有新技術、新標準、高科技的項目都強烈歡迎。比如,現在光熱項目也在起步,神華國華、中電投已經開始這方面的工作,也希望其他企業參與進來。
地方政府的小心思
經濟大勢擺在這里,現在地方政府的日子也不好過,為了拉動經濟,不把算盤打精也不行。
2014年開始,寧夏陸續引進了中民投、保利協鑫等企業,立志要成為全球最大的光伏制造業基地和全球最大的光伏發電基地。寧夏經信委官員透露,目前寧夏已經成為國內最大的單晶硅制造基地,2014年單晶硅的有效產能14000噸,實際產量9600噸,預計2015年單晶硅產能還將增長50%。
寧夏經信委官員表示,目前他們更歡迎電池和組件制造企業來投資,因為這是寧夏光伏制造產業鏈的短板。寧夏本地幾乎沒有電池企業,組件企業的規模也比較小。
而手握指標大權的能源主管部門想得更多。
指標遲遲未出,也有多方面的考慮。寧夏能源局官員透露,目前指標的競爭很激烈,已經報送上來的項目總計達到1700萬千瓦,而今年分配給寧夏的新增光伏電站建設規模指標只有100萬千瓦(其中還有20萬千瓦是專門用于光伏扶貧試點縣的配套光伏電站項目)。
17:1,你算算這個比例,比高考錄取率低的不是一點半點啊。地方政府當然要擇優錄取了。
這個選擇的原則其實也是順理成章的。“我們主要考慮的是對提升地方經濟,拉動相關產業發展有沒有貢獻”,寧夏能源局官員解釋稱,主要看項目對相關產業鏈以及地方配套產業的帶動。企業可以多種選擇,可以通過參與PPP模式和政府合作,投資本地用能企業,投資本地基礎設施建設等方式進行,也鼓勵投資者采取收購、兼并地方企業的模式,給地方經濟、稅收、就業更多帶動。“反正我們不歡迎那種只做個電站,把電送出去了事,什么都沒有給當地留下的項目”。
作者:劉麗麗 來源:能見派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