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6年開始,寧夏將只在光伏發電園區內批建大型光伏地面電站,不再批建零散的、分散的小型光伏地面電站。目前正在編制九個以光伏發電為主的產業園區規劃,預計8月底可以編完。綢繆未來可能出現的“棄光限電”,寧夏能源局在增加當地消納負荷的同時,也在向國家能源局請求支持建立一條以外送新能源為主的電力通道。 作為國家第一個新
申請支持建立一條以外送新能源為主的電力通道
在規劃光伏發電產業空間布局的同時,寧夏也在積極采取措施,預防出現“棄光限電”。
從2014年以來,光伏發電行業“棄光限電”現象開始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一個嚴重問題,在西北地區尤為突出。
根據國家能源局的統計,今年1-6月全國累計光伏發電量190億千瓦時,棄光電量約18億千瓦時,主要發生在甘肅和新疆地區,其中,甘肅省棄光電量11.4億千瓦時,棄光率28%;新疆(含兵團)棄光電量5.41億千瓦時,棄光率19%。
“2014年寧夏的光伏電站年平均利用小時數達到1600小時,電網做到了全額消納,基本無‘棄光’現象發生。”何軼斌介紹。
楊澤英對記者介紹,預計未來寧夏新建光伏發電項目也可能面臨“棄光限電”問題。“寧夏本地電網的用電負荷是1000萬千瓦,新能源裝機容量達到800萬千瓦,其中光伏發電裝機248萬千瓦,發電與消納能力會面臨比較大的矛盾。”
楊澤英介紹,下一步寧夏將在電力外送通道上發力。“寧夏已經有一條外送通道,即此前建成的寧東至山東的±660千伏電壓等級直流輸電工程,主要負責寧東煤炭基地火電、黃河上游水電的打捆外送,其中的水電主要是甘肅的。”
“寧夏的第二條電力外送通道是寧東至浙江±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已于去年獲得國家發改委核準,還在建設當中,預計明年年底可以建成。”楊澤英介紹,其能外送多少新能源發電還要看建設情況。
公開資料顯示,這條通道將為寧夏新增800萬千瓦的外送電能力,并將對寧夏地區的新能源消納產生積極影響。它將為新能源并網“架橋通路”,隨著寧夏電網外送能力增強,寧夏電力將利用電力外送優勢,消減低谷期間風電、光伏的消納問題,實現新能源發電、輸送及消納的協調統一,有利于寧夏新能源打捆外送,推進新能源在更大范圍的優化配置。
“我們也在與有關部門協商,內蒙的那條上海廟至山東±800kV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能否繞到寧夏來,幫助寧夏解決一部分電力外送問題。”楊澤英介紹,我們還向國家能源局申請支持建立一條寧夏到山東的以外送新能源為主的電力通道。
根據公開資料,上海廟至山東±800kV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起于內蒙古鄂爾多斯上海廟換流站,途徑內蒙、陜西、山西、河北、河南、山東6省區,落點為山東臨沂換流站,輸送容量10000MW。目前,這條外送電力通道還在可研階段。
“電力外送通道的建設周期比較長,一般需要三年時間。可以預計的是新能源電源建設與電網規劃之間的矛盾接下來還會存在。”國家電網中國電力科學院新能源研究所張軍軍研究員分析。
張軍軍指出,在電力外送通道之外,化學儲能是一個技術解決手段,但是由于成本和規模,現在一時很難上得起來。不過,儲能的技術進步很快,在未來可以部分解決新能源的并網和消納問題。
“在電力通道和儲能技術之外,寧夏就地消納的能力還可以繼續提高,寧夏的高耗能行業還有一定的發展空間。”江山控股市場發展部總經理廉銳對記者介紹,這也是寧夏相比西北其他省份更適合發展光伏發電的地方。
作者:王爾德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