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家公司公布業績之后,都遇到了股價下調的問題。阿特斯太陽能連續三天大幅下挫,下跌幅度分別是18.9%、7.03%和7.4%;晶科能源的股價也在三天內由23.31美元回調至16.82美元。
大跌到底為什么?
多位分析師告訴本報記者,中國光伏概念股的集體重挫有幾個原因:首先是受累于美國及全球市場短期內出現的大幅度下跌。投資者轉向了貨幣基金、國債等避險資產。過去一周時間,全球股市的資金流出規模高達83億美元,為15周一來的最大規模。與此同時,美國股市也以金融危機以來最黑暗一周的慘烈方式報收,上周的道指和標準普爾500指數的跌幅達到5.8%,創2011年9月以來之最。
此外,一位基金公司分析師也對記者透露,像阿特斯這樣的公司,其二季度的出貨量并沒有達標,也引起了投資者的更多注意。雖然表面上看阿特斯公司的下跌似乎也是隨行就市,不過公司正在面臨轉型期,又不完全以賣出電站這一傳統的方式來獲得更大營收,所以投資者對于阿特斯的價值在進行重估,難免就會有疑慮。
阿特斯的大量電站位于海外,其選擇海外市場的初衷在于:結款速度快、政策及回報穩定。國內光伏電站總是存在著限電以及拖延貨款的難題,但阿特斯數年前做“組件+電站”模式轉型時,就避開了國內市場,而是對海外項目情有獨鐘。但目前該公司打算去走“YieldCo”(下稱“YC”)模式,希望通過將“已運營的、低風險、有固定回報類”的電站資產裝入到另一個嶄新平臺中,這樣其原來的“建設--賣出”電站模式會被顛覆或改變。瞿曉鏵接受記者專訪時曾表示,YC可再單獨向美國申請IPO,并獲得融資。僅僅2014年,通過YC實現的融資就高達100億美元之多。
不僅阿特斯,協鑫新能源(00451.HK)這家港股上市公司也在考慮新建一個YC資產組合,挑選部分成熟的電站項目,將它們的資產、購電協議及相應現金流等等裝入至平臺中。YC從投資者那里拿到的融資額,會重新拿出來給YC管理方(即光伏公司),用于新電站項目的建設,實現了電站的資金正循環。
但不管什么方式,目前光伏企業不受待見的事實已經非常明顯。因此,是否還有必要留在美國市場,也值得商榷。就在今年6月,晶澳太陽能主席兼CEO靳保芳曾提出了私有化意向。據其要約,其將以每股9.69美元的出價收購其余股份。記者查詢公開資料發現,靳本人在晶澳的持股數為15.63%,若按上述數據計算,靳保芳或將斥資4.14億美元進行回購,晶澳將消失在美股名單上。據稱,除了晶澳太陽能打算回歸A股之外,其余的光伏上市公司尚未有最新的動作。一家資產規模較小的美國光伏公司財務負責人就對記者說,他們短期內還不能從市場中退出,原因是還要借助于資本市場和外部金融環境,為公司融錢,從而推動新生產基地的進一步建成。而像阿特斯這樣寄望于YC公司再做融資上市的,也無法全身而退。
作者:王佑 來源:一財網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