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 7-8 月國內多晶硅市場評述及后市展望 本期關注 1、 7月多晶硅價格微幅回升,8月再次逼近歷史低點 2、多晶硅企業庫存略減,生存仍步履維艱 3、“58號文”促加工貿易進口減少,多晶硅進口總量仍居高位 4、光伏企業業績報喜,行業現回暖勢頭 5、多晶硅后市預測
一、7月多晶
雖然受益于暫停加工貿易文件即將真正落實,7月份加工貿易進口量環比減少,但總進口量卻仍維持在萬噸左右,主要原因有:第一,7月份自韓國進口量 為4399噸,占總進口量的45.5%,比當月從美國和德國進口多晶硅總量尚高出 41.7%,其絕對主導地位未能撼動,仍維持進口量首位,這是導致進口量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第二,通過從臺灣轉口規避“雙反”征稅的進口量占比重新凸顯, 7月份從臺灣轉口的多晶硅量為966噸,環比大幅增加40.6%,占總進口量的10%, 超越美國成為我國第三大進口地區,因此通過轉口臺灣規避征稅也是導致多晶硅進口量維持高位的又一重要因素;第三,來自馬來西亞、挪威、沙特阿拉伯、日本等市場的多晶硅產能逐漸釋放,7月份從這些地區進口多晶硅量達到1196噸, 占總進口量的12.4%,這同樣導致進口量難以大幅下降。
圖3 2014 年7月-2015年7月多晶硅進口量及進口均價示意圖 數據來源:海關
值得注意的有以下兩點:
一、7月份從韓國進口多晶硅量達到4399噸,占當月總進口量的45.5%。1-7月份累計自韓國進口多晶硅28431噸,占總進口量的40.8%,進口量同比去年大幅增加66.1%。韓國的主要出口企業OCI 和韓國硅業(Hankook Silicon)的稅率僅為2.4%和2.8%,反傾銷稅對其根本不造成任何影響,故韓國在2014年5月超過美國和德國,一躍成為最大的進口來源地,已經連續一年以上保持首位。1-7月份自韓國通過加工貿易方式進口多晶硅12980噸,占自韓國進口總量的45.7%, 雖占比不算最大,但由于其進口總量排首位,故自韓國加工貿易進口總量比加工貿易占比最大的美國尚多出20.7%,可見,從韓國進口無論是總量還是加工貿易量都強烈沖擊著國內多晶硅市場,因此對韓國傾銷進行復審迫在眉睫 。
圖4 自韓國進口量占比圖
二、按貿易方式來分,2015年7月份我國加工貿易等方式進口4036噸,占比為41.8%。1-7月份累計按加工貿易方式進口40259噸,占累計總進口量的57.7%。分國別具體看來:7月份自韓國按加工貿易方式進口多晶硅1423噸,占自韓國進口總量的32.3%,1-7月份累計自韓國按加工貿易方式進口12980噸, 超過美國20.7%,占累計總進口量的45.7%,可見即便2.4%的稅率都要通過加工貿易方式規避;7 月份自美國按加工貿易方式進口多晶硅331噸,占自美國進口總量的58.3%,1-7月份累計自美國按加工貿易方式進口10751噸,占比93.7%。 雖然對美國多晶硅企業的征稅都在 50%以上,但基本都以加工貿易渠道規避“雙反”征稅,6月份加工貿易方式占比更是破歷史記錄,僅有2%是通過一般貿易方式進口,而這 2%也僅是不在“雙反”征稅范圍內的半導體用電子級多晶硅。7月份從美國進口量之所以能夠大幅減少,與暫停加工貿易“58號文件”即將起效有必然聯系;7月份自德國按加工貿易方式進口多晶硅 1682 噸,占自德國進口總量的66.4%,1-7月份累計自德國按加工貿易方式進口11283噸,占比58.8%, 可見即便有價格承諾,德國瓦克通過加工貿易方式規避的量也不占少數,因此及時采取措施將對德國征稅具體化,才可有效遏制其日益猖狂的傾銷行為。
作者:馬海天 劉晶 來源: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