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于目前的配電自動化程度以及配電通信網絡現狀,售電市場不太可能大面積放開,放開的只是一些零星的針對供電、輸電、用電環節與其他環節耦合程度較低的一些售電主體。
8月31日國家能源局發布了《配電網建設改造行動計劃(2015-2020)》,與以往類似文件有很大的不同之處在于,幾乎數字化的指標明確了未來五年內的配電網建設改造的目標,這是政府執政更加務實的大環境所決定的。
文件指出,2015-2020年,配電網建設改造投資不低于2萬億元,其中2015年投資不低于3000億元,“十三五”期間累計投資不低于1.7萬億元。目前,這無疑是未來五年內配電網市場中最大的蛋糕了。
從國家政府層面來講,保障民生是建設基礎設施的重要目的之一,這一點不必細說,從目前的市場狀態出發,拉動投資、帶動制造業水平提升可能是配電網建設改造行動計劃最直接的目的。而面對這么大的蛋糕,究竟該怎么兼顧市場現狀去解讀文件,我個人的體會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配電網自動化市場前景可觀,最終還是市場結果才有話語權。
亮閃閃的數字只能說明政府對未來的配電網市場有多少樂觀,如果拋去行政干預傾向,市場究竟會是怎樣的一種情況,這幾年的配電網市場現狀也能說明點問題。
以配網自動化率為例,2012年底,電網公司配電自動化覆蓋率為10%,而在《南方電網發展規劃(2013—2020年)》提到,加強城鄉配電網建設,推廣建設智能電網,到2020年城市配電網自動化覆蓋率達到80%,盡管數據存在一定的偏差,但是就配電網自動化市場而言,過去幾年應當是形勢一片大好,但是事實并非如此。
在這次配電網建設改造指導目標中,2014年的配電自動化覆蓋率為20%,相比一些發達國家的配電自動化覆蓋率而言,簡直汗顏了,在目前的配電網市場現狀而言,到2020年實現配電網自動化90%的覆蓋率,我認為難度有些大。但就市場增長速度而言,配電自動化市場前景將非?捎^,這是文件所釋放出的信號。
第二,加強標準體系建設過程,應重在加大市場競爭力度,而非絞殺創新。
強化配電網統一規劃,有利于從全局統籌城鄉配電網發展步伐,同時也從頂層規則上使得發展新能源、分布式能源、電動汽車充換站等成為了可能。傳統配電網與包含新能源、分布式能源在內的新型配電網之間的矛盾不僅是技術層面的,更多是利益層面的,所以統一規劃是目前從頂層設計上改良配電網結構的最有效的策略之一。
健全配電網技術標準體系建設也是文件所指的重點任務之一,標準體系的建立有利于快速推進配電網建設改造步伐,引導企業投資導向和技術革新方向。我們需要看到標準體系建設過程中的一些好的積極的方面,同時也需要看到它所帶來的弊端,容易導致形成標準體系壁壘扼殺掉一部分創新技術的應用以及一些邊緣的創新型企業。
因此,我個人認為在配電網統一規劃的前提下,標準體系健全道路上應當把重點放在市場競爭的建立與維護上,準入門檻不能太高,應當讓更多的企業有機會參與配電網建設改造行動計劃,分食這塊大蛋糕,在受益與競爭中驅動創新。
作者:聶光輝 來源:華夏能源網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