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方案給電網帶來麻煩 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在我國已經推行了若干年,但近年來,可再生能源發電的份額逐步提高。可再生能源不但被視為解決環境問題,特別是減少碳排放的有效途徑,長期則可能是人類能源需求的最重要的解決方案之一。全球2014年可再生能源發電占電力生產總值的22.8%(包括水電等),其中風能與太陽
傳統方案給電網帶來麻煩 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在我國已經推行了若干年,但近年來,可再生能源發電的份額逐步提高。可再生能源不但被視為解決環境問題,特別是減少碳排放的有效途徑,長期則可能是人類能源需求的最重要的解決方案之一。全球2014年可再生能源發電占電力生產總值的22.8%(包括水電等),其中風能與太陽能之和占4%。
中國面臨著嚴重的環境壓力,因而更加重視可再生能源發電的發展,2014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為1.2萬億千瓦時,占總發電量的22%,其中并網風力發電占總發電量的2.8%;光伏發電占總發電量的0.45%,并網光伏占0.42%。2014年,在中美雙方發布的聯合聲明中,中國提出計劃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且將努力早日達峰值,并相應地將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0%,而此前的規劃是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為15%。考慮到水電核電施工周期較長,增長受稟賦限制,風光電的發展潛力非常大。
中國有著世界上最大的用電需求,也是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發電國,因此中國對全球可再生能源發展舉足輕重。可再生能源發電發展最大的問題,是可再生能源發電的間歇性與不可預測性。
一方面,可再生能源的發電集中時間段與用電時間段存在著不一致性。風電發電高峰一般集中在晚上,太陽能發電的高峰集中在白天。而工業用電的用電曲線較為平緩,居民用電則呈現白天、晚上兩個高峰。另一方面,隨著季節、天氣的變化,可再生能源發電與用電曲線都會有相應的變化。中國大部分地區春季風力發電輸出最大,光伏發電夏天輸出最高,而且發電隨天氣原因劇烈變化而具有不可預測性。
這些對于電網來說,都是麻煩。傳統的解決方案主要集中在兩個途徑:一是利用較為靈活的發電設施與之配合,形成穩定的總輸出,應用較為廣泛的是天然氣發電與可再生能源發電相結合。二是將可再生能源發電的能量進行儲存,儲能傳統方法是轉換為熱能等形式,如儲熱、熱水系統與可再生能源發電系統的結合。而不涉及能量轉換的電力儲能方法,以往的應用中,主要表現為抽水蓄能電站。
以上兩個方案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可再生發電到達一定規模比例后,難以維持電網穩定性的問題。第一個方法存在兩個主要限制:一是應用不夠廣泛,較多應用于分布式系統;二是涉及到燃料價格因素,成本不可控。第二個方法的主要局限在于,抽水蓄能電站工作時,其能量來源從根本上來說,同樣是化石能源。因此,抽水蓄能雖然有利于減少電網的波動性,但對節能減排并沒有本質上的好處。另外,抽水蓄能電站的應用受到選址、成本與利益分配等多方面限制因素影響。
作者:林伯強 來源:中國科學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