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金融市場間風險的傳導性,分區域的碳交易市場會增大風險發生的概率和維度。因此,需要盡快建立全國統一的碳交易市場,通過統一監管、統一定價、統一配額等對各區域碳交易所進行統一管理。從而保證國內碳交易價格的有序波動,保證碳金融市場風險的有效監測和防范,并促進碳金融市場的穩定發展。
中國碳金融市場的未來戰略發展在
由于金融市場間風險的傳導性,分區域的碳交易市場會增大風險發生的概率和維度。因此,需要盡快建立全國統一的碳交易市場,通過統一監管、統一定價、統一配額等對各區域碳交易所進行統一管理。從而保證國內碳交易價格的有序波動,保證碳金融市場風險的有效監測和防范,并促進碳金融市場的穩定發展。
中國碳金融市場的未來戰略發展在于建立起中國統一的碳金融交易市場,目前國內區域性碳金融市場的統一是大勢所趨,這也是中國碳金融與國際接軌、國際化的需要,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當前我國存在7個獨立的碳金融試點交易市場,經過近年運行,已初具規模,市場整體價格趨于穩定,價格在20元/噸到90元/噸之間波動,價格波動區間的穩定對未來全國碳市場的建立及其價格形成與波動有很強的示范作用。
但值得注意的是,自碳交易市場啟動到今年8月22日,7個碳市場的交易總量不足1300萬噸,碳交易總額不足5億元,表現為流動性不足的特征。各地區配額總量大小與配額寬松程度,以及交易品種的單一化決定了其活躍度遠遠不及歐洲市場。
我國碳排放權市場雖有7個試點,但涵蓋區域范圍明顯太小,區域范圍的小直接決定了買賣雙方參與者的數量少,這使得市場的流動性也小,這種流動性不足直接影響到碳交易市場的有效性與市場定價的權威性。自流動性嚴重不足,同樣會影響到碳價的準確性。
不過,經過幾年交易,我國碳交易市場的碳價信號已經初步形成。由于碳交易市場的重要功能是價格發現,釋放碳價格信號,碳價格信號可以反映碳減排成本,減排成本的大小直接決定企業減排的動力大小。
從實際情況看,我國各試點地區碳交易價格相差比較大,截至今年8月22日,深圳市場最活躍,價格最高達到130.9元/噸,成交均價也是最高的,為70.2元/噸,波動幅度最大,達到+80%—-62%;成交最不活躍的是天津,最低價也出現在天津,為20.74元/噸,最低均價也在天津,為29.6元/噸(天津)。上海和北京市場價格波動幅度相對較小。7個交易市場的履約期都設定在每年6或7月份,可以觀察到,除天津之外,2014年履約前最后一個月各個市場的成交量占總成交量的比重,均超過了65%這說明這些交易以履約為主要目的,這種交易市場集中度過高,從而使市場有效性不足,這種市場難以形成公允價格。
作者:孫兆東 來源:中國能源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