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英國政府因決定將光伏太陽能補貼削減87%引起了該國市場的強烈反彈。作為可再生能源迅速推行的重要手段之一——補貼,一直讓各國政府左右為難:不補貼,清潔推廣緩慢;補貼,迅速增加的裝機規模又讓財政不堪重負。 根據中電聯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并網太陽能發電量231億千瓦時,同比
張樹偉認為,20%的非化石能源份額目標是碳排放2030年達到峰值的充分條件,可再生能源,特別是風電2億裝機、光伏1.5億裝機的“十三五”發展目標,將是實現這兩個國際承諾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也意味著,隨著可再生能源的規模越來越大,補貼的負擔越來越重。
根據《可再生能源法》規定,從2006年開始,國家在銷售電價中開征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作為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剛開始起征標準為0.001元/千瓦時。隨著可再生能源的迅猛發展,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入不敷出,缺口不斷增大,如今,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征收標準已經上升至0.015元/千瓦時。
財政部公開的數據顯示,2014年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收入決算數為491.38億元。在總支出中,中央本級支出為401.07億元,用于光伏風電、風力發電、生物質發電的補助分別為52億元、275億元和74.07億元。業內預計,今年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缺口將達到300億元左右。
日益沉重的補貼負擔,倒逼著可再生能源一步步向平價上網邁進。
根據國務院出臺的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到2020年,風力發電將會實現平價上網,不再給予補貼。光伏發電在分布式一類用戶側上網到2020年也不再給予補貼,發電側平價上網會在2025年左右實現。
孟憲淦向記者透露,風電上網電價到今年年底將要下調2分錢左右,“原來要求在6月底下調,后來遇到一些阻力,推遲到了12月底”。
“現在降價的信號政府已經發出了,我們必須適應這個形勢的發展!彼f,一定要通過技術進步來降低光伏發電上網價格。
光伏發電現在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國家政策是鼓勵通過競標的方式來降低成本,對于這種成本降低的項目國家可以給予更多的支持,比如多給指標等等。
“價格補貼機制要體現一個最基本的原則,即使投資者有合理的成本和合理的利潤,如果沒有利潤可圖,沒有人愿意投資,行業也難以發展壯大。但如果利潤過高,政府負擔過重,發展也難以持續。所以可再生能源補貼的價格機制要不斷進行調整,改革價格補貼機制的目的,就是要不斷降低補貼標準,直到不給補貼!泵蠎椾普f。
補貼機制如何完善?
從《可再生能源法》公布實施至今,可再生能源的價格補貼機制仍在不斷摸索。
此前業內所熟知的“金太陽示范工程”,采取的是“事前補貼”方式,只要能拿到電網和屋頂“路條”,即使項目尚未開建也可以去申報補貼,門檻如此之低,導致騙補橫行。
不過,“金太陽”無疾而終,卻為光伏補貼覓得一條新途徑。孟憲淦表示,“當初‘金太陽’采取的是一次性的補貼,就是一瓦給你補貼幾塊錢,這種機制在當時是合適的,因為當時還沒有出臺固定的上網電價,‘金太陽’促進了上網電價的出臺,有它的歷史作用和價值!
對比德國等歐洲先進國家的經驗,盡管都是采取固定電價上網的補貼策略,但方式卻不盡相同。
陶光遠對記者表示:“國內的可再生能源補貼要經過財政部,拖欠的情況比較嚴重,德國就不存在這些問題,德國直接利用電網電價就直接支付了,支付完之后,電網再從用戶中收取電費的時候,把可再生能源附加費加上,這樣就直接代繳了,不存在補貼拖欠問題,中國要經過財政部等各級部門,補貼資金被扣留很長時間,這是很大的問題。”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勃華 7月份曾表示,15家光伏電站營運商統計的數據顯示,目前光伏補貼拖欠額度已超過100億元。主要原因是獲取補貼需從地方財政、價格、能源部門開始進行初審,最后財政部、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進行審批,審批完后進入目錄,中央財政再撥付至地方財政,企業拿到補貼時間有可能超過一年半的時間。
“2014年應收補貼約為700億元,實際上繳400億元左右,征收上來的320億元用于補貼風電,留給光伏的補貼額度供不應求!彼f。
如何讓補貼更高效,更精準?
“使得德國現在進入能源轉型2.0時代,以后發電需要自己去賣電,國家不再幫你去賣電,中國目前還是1.0 時代!碧展膺h表示,中國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應該逐漸向德國能源轉型2.0時代看齊,要解決電力市場問題,就得通過電力體制改革,解決其消納并網問題。
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2015年6月底,全國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達到3578萬千瓦,其中,1~6月全國新增光伏發電裝機容量773萬千瓦。同期,全國累計光伏發電量190億千瓦時,棄光電量約18億千瓦時,約占發電量十分之一。
作者:吳可仲 來源:中國經營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