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最大的光伏組件供應商和領先的系統集成商,天合光能發力下游業務,目標成為一流的下游電站開發運營商。天合光能首席財務官譚韌公開表示,天合光能計劃將其下游光伏電站業務上市,可能以“GrowthCo”而非“YieldCo”的方式。
在近日舉辦的世界經濟論壇會議上,天合光能首席財務官譚韌公開表示,天合光能計劃將其下游
上市方式和地點待定
記者:那么天合光能將選擇哪一種方式在哪里上市?是在香港還是美國?
譚韌:我們還在評估到底在哪個市場上市比較合適,在哪里上市對于采取哪種方式也有很大的影響。如果是在美國上市的話,一般來說,YieldCo方式比較成熟,資本市場認可度很高,那么這種方式就比較合適。但是我們的光伏電站資產主要在國內,美國投資者會擔心中國的光伏電站資產存在棄光限電和可再生能源電價補貼發放不及時的問題,打包對光伏電站資產的未來收益有疑慮,所以也許會對于實現資產價值會有一定的影響,在目前狀態下是否適合我們要充分評估。
當然說到“棄光限電”,這個并不是一個普遍性的問題,這一狀況主要存在于大型地面電站領域,主要是甘肅和新疆相當嚴重。但是隨著最近能源局批復的12條輸電通道建設的推進,我相信這一狀況未來幾年之內會得到逐步改善。相對大型地面電站而言,分布式光伏電站“棄光限電”的情況較鮮見,而且補貼發放比較及時。
記者:你們選擇上市地點的標準是什么?
譚韌:主要看兩方面,一方面看資產價值的體現以達到對現有投資人的回報,另一方面也要看市場的長期融資能力。我們還在評估和思考到底在哪里上市,再者電站規模整體體量需要達到一定的規模。目前天合每年下游電站營收約幾千萬,占天合光能整體營收的比例并不高。
記者:實際上,你們可以選擇的上市方式多種多樣。從你們提出計劃上市到現在,很長時間過去了,為什么上市的方式和地點要討論這么久?
譚韌:的確,上市方式確實很多。一種是將光伏電站項目打包上市,在并網發電的優質項目達到一定規模之后,通過yieldco的方式進行上市;另一種方式是將光伏電站業務剝離出來單獨以整體公司的形式上市,選擇在哪里上市,以什么方式上市,確實需要花時間論證,也會受到經濟大環境的一定的影響,我們希望能選擇較合適的時間點,以確保為天合長期持久發展做好鋪墊。
記者:在GrowthCo與 YieldCo之外,我們還有哪些備選的為下游電站業務融資的方案?
譚韌:下游項目的融資是多方位的,除了資本市場的上市融資外,資本市場也可以發可轉債,或者公司債,另外傳統的貸款方面也有越來越多的銀行、基金、融資租賃公司也積極參與質量好的電站項目的融資。在不同層面上引進戰略投資人在太陽能行業也不鮮見。
年底新增并網發電規模達到700-750MW
記者:天合光能已經并網發電的電站有多少規模?
譚韌:截至今年6月30日,我們目前已經并網發電的電站規模大約有358.5MW,在國內的有336.3MW,主要包括江蘇東海岸的120MW、新疆90MW和云南300MW的項目已經并網發電有70MW。預計今年年底可以實現新增并網發電的規模達到700-750MW左右,從而達到總規模1GW左右,其中30%左右為分布式項目。
作者:王爾德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