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國家對太陽能發電扶持力度增強,以及多晶硅價格下跌、組件成本下降等因素影響,我國光伏電站裝機容量迅速增長。據工信部不久前發布的“2015年上半年我國光伏產業運行情況”介紹,截至2015年6月底,我國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達到35.78吉瓦。這意味著“十二五”期間,我國光伏裝機從2010年的0.89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太陽能發電扶持力度增強,以及多晶硅價格下跌、組件成本下降等因素影響,我國光伏電站裝機容量迅速增長。據工信部不久前發布的“2015年上半年我國光伏產業運行情況”介紹,截至2015年6月底,我國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達到35.78吉瓦。這意味著“十二五”期間,我國光伏裝機從2010年的0.89吉瓦起步,已實現了超過40倍的擴充,提前半年突破了“十二五”35吉瓦的規劃目標。
雖然形勢喜人,但當前我國光伏產業發展面臨的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其中光伏企業融資困難問題尤為突出。
融資難制約發展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勃華在7月份的一次行業研討會上指出,因可再生能源附加費不足、補貼發放程序繁雜等原因,15家光伏電站營運商統計的數據顯示,光伏補貼拖欠總額已超過100億元。
多位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2014年我國光伏裝機量僅完成了當年目標的76%,主要原因在于融資上的困難。“我國目前的融資成本是世界上比較高的。比如,一座光伏電站在歐美日的融資利率普遍在3%以下,而我國則普遍高達8%甚至10%。一座光伏電站,如果按每千瓦1萬元以及每年發電1000度計算,假定銀行利息為10%,這意味著,要達到‘1塊錢1度電’才能還上銀行利息。”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說。
在今年3月,國家能源局將2015年全國新增光伏電站建設目標設定為17.8吉瓦,比上一年度又增加了27%。而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全國新增光伏裝機量7.5吉瓦,未完成全年目標的一半,這讓很多人擔心目標能否順利完成。
而另一個事實是:對于裝機量較小的分布式光伏電站來說,即便是愿意接受10%的利息,也并不容易從銀行貸款成功。由于近年來一些光伏龍頭企業破產倒閉及一些其他因素的負面影響,商業銀行大量收縮信貸,銀行不再愿意將錢貸款給“光伏”。
一邊是融資難,而另一邊則是投資的需求繼續增大。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的可再生能源規劃則顯示,到2017年,我國太陽能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70GW。據此測算,2014~2017年,中國光伏電站需要7370億元的資金投入。光伏產業鏈是典型的技術和資金密集型產業,融資渠道的暢通與否,對產業的發展壯大至關重要,傳統單一的金融融資手段確實很難滿足光伏產業迅猛發展的需求。
作者:魏北駒 宋陽 來源:中國經濟導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