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關于光伏電站占用林業用地等國有土地的政策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
市場化、精細化的前途廣闊
筆者所在的協會曾經做過這樣一個軟課題:《浙江省分布式光伏應用的市場化機制研究》。
光伏顯然無法和三農問題、民生問題相比。其實,從國家到地方,政府部門的思路都非常清晰,光伏,這是一個需要適當給予扶持、但要盡可能早放手的產業。
所以,光伏產業雖然至今仍依賴于政府補貼,但它仍然要盡早走市場化的發展道路。
任何一個市場化的產業,其最重要的發展驅動力,顯然都是來自于客戶的需求。在光伏應用的市場化發展道路上,客戶不應該是政府。即使整個行業的大部分收益是來自于政府的補貼,但我們的客戶,應該是業主。
比如,廠房業主、樓宇業主、家庭業主。或者,一些農林牧漁產業的業主。只要企業愿意想像和嘗試,這樣的業主名單,還可以無限羅列下去。
不過,既然是市場化,就要帶給客戶市場化的服務,就要一切以客戶的滿意為準。而在一個越來越以人為本的互聯網時代,要想做好市場化的服務,可能還需要一種如今越來越受到熱捧的精神——匠人精神。
也就是,要把每個步驟和環節、每個零件配件都仔細研究透,要把與每個客戶的溝通、對每個客戶的服務細節都充分考慮好。
客戶的口碑需要長期積累,來之不易。但毀之,則只需一旦——一個錯誤或者偶然的疏忽,都有可能讓前功盡棄。
曾有項目管理專家告訴筆者,項目現場如果管理不善,很可能就是公司花了錢不但沒有獲得應有的收益,反而還可能為日后留下隱患。
精細化的管理,重心在于對人的管理。企業不僅需要一份精細化項目工程管理清單,還需要更多的對員工的精細化培訓。
而如果要上升到匠人精神這樣的層面,則遠不止如此,那需要激發企業的每一個員工都能夠歡快地去享受這種追逐精細化的過程,并不斷思索,“我還可以做什么使這一切更好?”
對于當下的光伏企業來講,首先需要改變的是,要樹立起市場化發展的經營理念;其次,則是精細化的管理,讓精細化思維成為員工的習慣,讓精細化成為企業文化。
如此,則離匠人精神不遠矣。
相信光伏市場將五彩繽紛,愈行愈美,不是因為相信某些企業,而是因為相信市場的力量!
作者:趙永紅 來源:《太陽能發電》雜志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