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點控制器(Main Site Controller,以下MSC),是將通常單獨工運行的多臺PCS,結合整個光伏電站的發電狀況加以綜合控制,從而使電站的并網輸出最大化的方法。
賣電量約增4%,年約增收400萬日元的主要原因
具體就是令交換遠程監控的信息網關(在通信流程等不同的設備之間交換信息的系統)與MSC的控制裝置PLC(可編程邏輯控制器)與MSC的控制裝置——PLC聯動圖5)。
圖5:在逆變器的機殼上設置的主站點控制器用PLC
中央的藍色設備為PLC(攝影:日經BP社)
因采用了MSC,各臺PCS的遠程控制,不僅此前以三井信息的遠程監控系統可實現的開、關,還可進行細致的發電量控制。
三井物產Plant Systems表示,半田的光伏電站在2014年12月投入運轉后,在2015年1~6月的發電狀況分析中發現,賣電量比采用之前提高了0.4%。
將這0.4%換算成年間的發電量約為10.6萬kWh。按40日元/kWh計算,年可增收400萬日元。導入所需的費用,數年即可收回。
最大的好處是可補足電站內的耗電
就MSC的效果而言,常常提到的是以光伏電站內受到云、影的部分影響時發揮的作用。但實際上,除了遇到這類天氣時的效果,利用MSC功能時所具有的發電量增多效果更大(圖6)。
圖6:半田光伏電站的效果示例發電情況好的逆變器超額輸出,使電站的總輸出功率盡快達到額定值。
2015年8月15日的數據(出處:三井物產Plant Systems)
MSC大致可在兩種情況下穩定發揮作用:一種是上午開始發電后輸出功率升高到并網輸出額定值前(如8月份時,主要在9時~10時),另一種是太陽升起來達到并網輸出之時。
上午,PCS達到額定輸出的速度,每臺都不一樣。例如,額定輸出630kW的機型,與合計輸出866kW的電池板相連接,和與797kW的電池板相連接時,當然是過載率大的PCS的輸出增加得快。
當有輸出增加慢的PCS存在時,若能利用先達到了額定輸出的PCS的過載功能加以彌補,則發電站整體就能更早地達到額定輸出功率。
當所有的PCS都達到了額定輸出后,MSC就能產生彌補發電端與送電端輸出差的效果。
發電端的輸出是指發電設備所發出的電量,在光伏電站,就是指PCS的輸出。而送電端的輸出,是指從發電設備的輸出減去發電站內所消耗的電量,即實際向電網送電的輸出。
就光伏電站而言,PCS輸出的交流電力一般是部分用于PCS的運轉(空調機、扇風機工作等),其余的向電網送電。因此,發電端的輸出會減少,與賣電輸出直接相關的送電端的輸出往往達不到并網所許可的額定輸出。
而半田電站使用MSC的功能,將光伏電站內耗電考慮在內,使PCS的輸出高于額定輸出,以接近并網輸出上限送電。由此,送電端的輸出可最大化,從而增加賣電量。
據稱,電站就這種控制方式,在并網協議中向中部電力作了說明,取得了對方的理解。
作者:金子憲治 來源:日經bp社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