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光伏組件供應商天合光能擬大舉布局儲能業務。
近日,天合光能對外宣布成立天合儲能公司,計劃到明年公司實現在全球儲能市場上的占有率約為1%,到2020年成為全球排名前五的儲能解決方案供應商,打造“智慧能源+互聯網能源”。 “這是一個雄心勃勃的目標。”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儲能應用分會秘書長
看好光儲一體化市場前景
“未來儲能市場隨著可再生能源裝機量及其他儲能應用需求的增長,儲能市場將在2020年左右發展到20GW/年的規模,其中光儲一體系統將占據非常高的份額。”祈富俊在10月16日舉行的第三屆儲能技術研討會上介紹。
這一市場判斷也與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的判斷一致。該聯盟發布的《儲能產業研究白皮書2015》指出,在未來最值得關注的四個儲能規模化應用領域(“光伏+儲能”模式、需求側管理、調頻輔助服務和電動汽車)中,“光儲一體化”居首。
祈富俊分析,利用儲能“調配”作用將光伏和儲能的聯姻可以很好地解決“棄光限電”這一棘手問題。在滿足電網調度要求的同時,降低光伏電站出力對電網產生的沖擊,從而達到減少棄光的效果。
資料顯示,作為全國最大的光伏發電省份青海,隨著項目的持續增加,光伏電站的發展速度已經遠遠超過了電網的承受能力,使得光伏發電出現“棄光”現象,由于電網基礎設施無法及時滿足新能源的發展速度、大規模光伏發電不能滿足并網要求等原因,出現了發電不能并網、發電利用小時數持續降低和“棄光”等現象。
一位光伏發電企業負責人分析,在很大一段時間內光伏并網遇到的難題近乎“無解”;“消耗負荷有限,無法自行增加;改善電網負荷能力,成本太高;在電站都在限電的情況下,找關系協調不可行。”
“儲能把發電與用電從時間和空間上分隔開來;發出的電力不再需要即時傳輸,用電和發電不再需要實時平衡 。” 前述發電企業負責人分析,“在儲能技術具備經濟性的前提下,光伏發電面臨的諸多難題就可以迎刃而解。”
在大型地面電站之外,儲能在戶用光伏系統也大有可為。
信達證券能源互聯網首席研究員曹寅分析,不同于中國,發達國家的居民電價普遍高于工商業電價,因此居民應用是發達國家的“光伏+儲能”方案的應用主流。德國的光儲系統在2015年底就將相對家庭電價具有經濟優勢。
推廣“儲能+光伏”面臨挑戰
但是“儲能+光伏”在中國的推廣還面對比較多的障礙,首先,儲能的價值沒有得到合理的補償。“雖然一些地區實行了峰谷電價,但峰谷時間段的劃分及相應電價的制定還缺乏經濟合理性。”廈門大學能源經濟與能源政策協同創新中心主任林伯強對記者分析。
林伯強指出,建議國家結合目前的電力市場化改革,采用靈活的電價機制,用市場化手段促進儲能發展,如擴大峰谷電價實施的范圍和優化電價、設定儲能電價、允許儲能作為電源接入電網等,對儲能的電網調頻等作用給予合適補償。
此外,電池的品質隱憂也將是光儲一體化面臨的重大挑戰。
“日本、韓國提供的戶用儲能系統, 可以質保10年以上, 目前我們的國產電池,同樣的工況下,是否可以做到?”祈富俊分析,國內電池面臨的自燃、爆炸和運輸安全等風險, 是否可以讓其他行業或者用戶可以放心地處理或者使用?這將是一個有待解決的問題。
作者:王爾德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