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4年年底,全球建成太陽能熱發電裝機453萬千瓦,在建規模達到270萬千瓦,越來越多的國家把太陽能熱發電作為戰略性新能源產業。國家能源局從2013年初開始組織太陽能熱發電場址普查工作,初步查明,滿足集中開發條件的資源潛力約3億千瓦,具備近期開發條件的場址總計達1280萬千瓦。經過兩年時間準備,已經
示范項目建設目標 要求明確特點突出
太陽能熱發電示范項目以槽式和塔式為主,其他類型也可申報示范項目,此次示范目標包括:擴大太陽能熱發電產業規模。通過示范項目建設,形成國內光熱設備制造產業鏈,支持的示范項目應達到商業應用規模,單機容量不低于5萬千瓦;培育系統集成商。通過示范項目建設,培育若干具備全面工程建設能力的系統集成商,以適應后續太陽能熱發電發展的需要。
此次示范項目建設是帶有國家技術條件、要求和數量限制的產業化示范,并非完全市場化。第一,要有數量控制。這是因為目前國內幾乎沒有一家具有這方面的技術,都沒有這方面的經驗,如果放開搞的話,付出的代價會更大,走的彎路會更多。第二,要有技術要求。就是為了避免申報單位采用國外淘汰的或者自主研發的比較落后的技術,這樣就設置了技術準入門檻,申報到位必須達到國家產業化技術標準。第三,要有推進國內設備制造產業化的要求。申報單位不能從國外進口全套設備來競標,而是要與國內設備制造體系相配套,關鍵技術設備必須是國產,申報單位競標必須說明技術、設備來源。第四,要有成本競爭力。申報單位報價必須相對合理,不搞平均價中標,而是要看平均價格,屆時國家能源局將組織專家進行評審,排除不合理的成本價格方案。就經濟性而言,最后國家能源局會選出合格方案,然后測算出一個平均價,接著加以分析,形成建議提交給國家發改委價格司,隨后價格司通過征求各方意見,來最后確定價格。
梁志鵬告訴記者,此次組織太陽能熱發電示范項目建設具有三大特點。一是由國家按照產業化技術標準,統一組織指導示范,既能夠保證項目建設達到一個比較高的起步水平,也能保證項目有序推進。二是在價格制定上有所探索創新,主要采用通過企業申報和專家評審,然后經過價格主管部門核定的具有競爭性的集體協商定價機制。這樣做一方面可以打破價格由政府定的俗套,從而避免拍腦袋決策。另一方面, 可以避免最低價中標的惡性競爭模式,以后此種方式也會在光伏項目中應用。三是通過競爭進行項目配置。
國家能源局將于10月底完成各地有關方案的上收,11月份評審完畢,走內部程序,11月末確定示范名單,開工時間由申報中標單位自行確定。預計第一批示范項目最快要到2017年底建成,第二批示范項目申報起碼要等到第一批示范項目開建時才啟動。“就整個示范項目建設而言,第一步是要按照產業化去做,第二步要按照產業化加規模化去做。”梁志鵬說。
“四組合拳”出擊 占領國際競爭制高點
國家能源局從2013年初開始組織太陽能熱發電場址普查工作,初步查明,滿足集中開發條件的資源潛力約3億千瓦,具備近期開發條件的場址總計達1280萬千瓦。經過兩年時間準備,已經編制了太陽能熱發電示范工程技術條件和組織示范項目建設的工作方案,具備了啟動太陽能熱發電規模化建設的工作基礎。
當前,太陽能熱發電正迎來規模化發展窗口期,對此,梁志鵬指出,為了促進太陽能熱發電產業進步,必須著力做好四方面的重點工作,打出四組“組合拳”。一是繼續深化完善太陽能熱發電的資源調查評價工作,做好太陽能熱發電“十三五”規劃,提出指導性的發展目標和布局,給行業發展增強信心;二是盡快啟動一批總規模達100萬千瓦左右的太陽能熱發電示范工程,早起步、早探索、早積累,為產業的大規模發展奠定堅實基礎;三是下半年抓緊協調出臺相關支持政策,特別是示范項目的上網電價政策,并完善太陽能熱發電稅收、土地優惠政策等;四是聚焦太陽能熱發電關鍵技術,國家借助企業平臺,整合各種資源,組織力量進行核心技術攻關,努力迅速占領太陽能熱發電技術的國際競爭制高點。
隨著示范項目的申報、建設、帶動,以及有關支持政策和規劃的落地實施,我國太陽能熱發電產業將進入快速發展期。
作者:張 宇 岳寶彩 來源:中國改革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