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相對小眾的薄膜光伏領域,近期吸引了包括央企在內的多家企業大手筆資金,其背后是怎樣的商業邏輯?
盡管光伏行業當前的發展勢如破竹,增長旺盛,但薄膜光伏市場的份額卻始終較為有限。2014年,相比晶硅電池,薄膜電池不足10%的市場占有率,始終扮演的是一個配角。
然而,2015年之后,這一形勢可能出現較大的改觀。隨
在相對小眾的薄膜光伏領域,近期吸引了包括央企在內的多家企業大手筆資金,其背后是怎樣的商業邏輯?
盡管光伏行業當前的發展勢如破竹,增長旺盛,但薄膜光伏市場的份額卻始終較為有限。2014年,相比晶硅電池,薄膜電池不足10%的市場占有率,始終扮演的是一個配角。
然而,2015年之后,這一形勢可能出現較大的改觀。隨著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業界對薄膜光伏的投資熱情正在高漲。
近幾個月來,就有幾個大手筆的投資讓人咂舌。
2015年9月1日,云南龍宮光伏集團斥資20億元人民幣,計劃在云南建設薄膜組件生產廠,投產后年生產規模將達240MW。而有著央企頭銜的中建材集團,在年初更是豪擲10億美元,擬在江蘇投建年生產能力高達500MW的薄膜電池生產線。此外,廣西地凱、山東孚日等也都對薄膜看好,甚至煤炭巨頭神華集團也在開展薄膜太陽能的研發。
當然,國內薄膜產業的投資走在最前列的還屬漢能集團,盡管負面新聞纏身,但這家公司不僅在國內投資了多個研發制造基地,還陸續并購了多家海外薄膜光伏企業,很大程度上增強了其在薄膜方面的技術實力和市場布局。
作者: 來源:能源雜志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