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于輿論風口浪尖的漢能今年以來一直煩惱不斷。
11月1日,漢能第三方合作業務再次遭受重創,其在英國的主要銷售合作伙伴宜家宣布終止與漢能的合作,兩者的銷售合同于11月1日到期,雙方共同決定不再續約。
不僅如此,曾一度讓漢能引以為傲的太陽能汽車也頻遭外界質疑。記者了解到,近日,在首屆全國
處于輿論風口浪尖的漢能今年以來一直煩惱不斷。
11月1日,漢能第三方合作業務再次遭受重創,其在英國的主要銷售合作伙伴宜家宣布終止與漢能的合作,兩者的銷售合同于11月1日到期,雙方共同決定不再續約。
不僅如此,曾一度讓漢能引以為傲的太陽能汽車也頻遭外界質疑。記者了解到,近日,在首屆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下稱“雙創周”)活動上,漢能亮出了一輛名為Hanergy Solar Power的太陽能全動力汽車。漢能方面宣稱,該車覆蓋6m2高效砷化鎵(GaAs)柔性薄膜電池,在日均4小時光照下,可以驅動汽車正常行駛高達80~100公里。

10月19日,首屆“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期間,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詳細了解了漢能自主研發的太陽能全動力汽車。圖據漢能官網
如此“神車”一出,點贊者有之,“吐槽”聲也此起彼伏。外界普遍認為,全太陽能動力的汽車目前僅停留在概念車階段,受技術、成本等多因素的制約,要實現商業化至少需要10年以上。甚至有專家認為,漢能上述太陽能車其實“根本開不動”。
百億造車計劃
今年2月2日,漢能在北京召開移動能源戰略發布會,首次向外界公布其造車計劃。彼時,其董事局主席李河君宣稱,漢能已經與國內外數家頂級汽車設計機構合作開發太陽能全動力汽車,預計今年10月推出3~5款太陽能全動力汽車。
有消息稱,漢能當初在大型光伏基地建設遇阻后就謀求轉型,并計劃為太陽能汽車的研發投資百億元。如今,除了在雙創周上展出的那一款“概念車”外,漢能在造車方面的進展鮮為外界所知。并且,漢能現在正深陷困境,龐大的造車計劃何以為繼尚不得知。
對于上述漢能在太陽能汽車研發方面的具體進展情況,記者致函漢能方面尋求答復,但截至發稿前并未得到回應。
記者掌握的信息資料顯示,漢能太陽能汽車所采用的GaAs柔性薄膜電池技術來源于美國Alta Devices公司,經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認證,這家公司的GaAs柔性薄膜電池轉化率達到30.8%。
去年8月,Alta Devices公司被漢能母公司收購,但在今年1月27日,漢能又以150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了Alta Devices公司的全部已發行股本。
在對外宣布造車計劃兩個月后,漢能又拋出“移動能源+”戰略,并與山東泰安長安餐飲設備有限公司、蘇州益高電動車輛制造有限公司(下稱“蘇州益高”)牽手,將其薄膜電池技術植入到移動餐車、房車、觀光車等領域。
蘇州益高的一名銷售人員向記者介紹,蘇州益高與漢能先后合作了兩種車型。第一批車型外觀設計相對比較普通,對外售價在9萬元左右。“后來漢能有錢,為了體現得更‘高大上’,與企業自身形象貼近,就又設計了另一款高端車型”,該銷售人員對記者稱,高端車型售價在15萬~16萬元,采用的是漢能具有柔性和弱光性能的薄膜組件,僅組件的價格成本大概就占2萬元。
李河君對外表示,餐車、觀光車只是與漢能薄膜電池技術對接,全太陽能動力汽車則由漢能自己生產。但到目前為止,漢能并沒有一款全太陽能動力汽車能夠真正實現商業化應用或量產。
當初在提出移動能源戰略時,李河君直言,未來的新能源汽車,根本不需要充電樁,依靠薄膜組件就可以邊跑邊充電。
質疑聲音隨之而來。浙江太陽能行業協會秘書長沈福鑫向媒體坦言,漢能就是在炒作。沈福鑫表示,漢能在做的事情其他太陽能企業早就做過,但現實是市場空間并不大,沒有哪個企業為此成就了宏偉大業。
“沒有吧,我覺得這個概念太不靠譜了,現在太陽能發電都很困難,何況是跑汽車呢”,易鑫資本汽車金融高級產品市場經理楊小蘭則向記者表示,現階段太陽能全動力汽車明顯是在炒概念,至少要在十年以后才能實現商業化應用。
迄今,漢能從來沒有對外具體披露過其百億打造太陽能汽車產業鏈的投資細節及具體進度。
作者:吳可仲 來源:中國經營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