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11日召開的全國“十三五”能源規劃工作座談會上,國家能源局明確提出,“十三五”將實施“互聯網+智慧能源”行動計劃。 “能源互聯網正在成為國內能源電力行業加速實現兩化融合的思想前沿。它有望成為可再生能源的新加速器,對傳統企業形成調整,給新競爭者帶來機會。”11月12日,埃森哲全球副
“上述四個遞進階段的發展情景,取決于中國能源市場改革政策的進展和預期、中國對新一代數字技術的吸收與應用、跨界競爭在中國能源產業的擴散速度這三個因素的推動作用。”埃森哲大中華區戰略咨詢部董事總經理黃偉分析,這三個因素所能達到的不同程度和實際差異,也會使四個遞進階段發生部分重疊、跨越或停滯。
能源互聯網發展面臨三大障礙
《生態展望》指出,“互聯網+”將沖擊傳統電力公司的投資回報水平,改變電力的發、輸、配、調、售、用各個環節的商業和運營模式。
埃森哲對不同類型的能源互聯網企業分別提出了建議:傳統能源電力企業挖掘已有資產潛能,轉型為集成式能源服務供應商;新興能源企業輕裝前進,大膽開拓新興能源技術和能源管理市場;使能企業提供先進的信息通信技術,支持能源互聯網價值創造;生態跨界企業屬于技術驅動混業經營, 借機跨入能源市場,尋求非常規增長機會。
《生態展望》對“十三五”能源互聯網的市場體量做了預測,到2020年,能源互聯網的總市場規模將超過9400億美元,約占當年GDP的7%。但實現這一目標并不容易,當前還面臨三大障礙。
首先,中國政府在推進能源市場化改革中,主要力量集中在能源價格形成機制方面,尚未真正進入消除行業壁壘、促進市場化競爭的新階段;中國電力交易市場建設仍處于探索期。
第二,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仍需提升,相比其他領先經濟體,中國人均享有的通信基礎設施仍處在低端。“考慮到中國能源生產與消費在地域上的二元逆向分布,大多數能源產地處在經濟欠發達地區,在能源相關領域的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例如高速無線寬帶和智能設備聯通性)意義重大。”丁民丞分析。
此外,中國能源投融資渠道仍然有限, 以銀行為主,輔以股票、債券、風險投資和私募基金等渠道。以可再生能源為例,主要融資渠道是銀行,超過全部融資額的50%,但是來自股市、債市、風投和私募等渠道的融資份額卻有所萎縮。
作者:王爾德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