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昔日的明星行業,到后來的危險雷區,再到最近的春江水暖,光伏產業在“十二五”演出的“過山車”行情好在有驚無險。
從昔日的明星行業,到后來的危險雷區,再到最近的春江水暖,光伏產業在“十二五”演出的“過山車”行情好在有驚無險。
盡管“十二五”成績單尚未完整呈現,但此前負面消息不斷的光伏產業已經開始恢復元氣。記者注意到,光伏發電裝機從2010年89萬千瓦的谷底攀升到2015年三季度的3795萬千瓦,提前完成了3500萬千瓦的“十二五”目標。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光伏一度被視作領銜“中國制造”的驕傲名片,如今越來越多分析指向,光伏將在“十三五”期間吹響復蘇號角。
光伏產業可能出現跳躍式增長:國內政策利好,國際市場需求旺盛
光伏行業的全面復蘇正在顯示出各種信號。據統計,2015年上半年,光伏新增裝機量約為7.73GW,同比大漲了134%,第三季度更以加速度增長,裝機量同比新增了161%。
此前公布三季報的光伏板塊也呈現集體狂歡的景象,東方日升(300118.SH)、珈偉股份(300317.SZ)、向日葵(300111.SZ)、茂碩電源(002660.SZ)、陽光電源(300274.SZ)等凈利潤同比增長率均超過100%。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勃華表示,今年以來光伏企業盈利情況明顯好轉,前十家組件企業平均毛利率超過15%,多數企業扭虧為盈。
業內普遍預計,今年新增光伏裝機量約為1500萬千瓦,今年四季度由于受國家能源局增調光伏裝機量影響,光伏產業可能出現跳躍式增長,累計總量將達到4300萬千瓦,有望一舉取代德國成為世界第一的光伏裝機大國。
這一切似乎都在為“十三五”的美好開局奠定基礎。記者還注意到,除了日本、美國等傳統出口市場外,印度、澳大利亞、南非、菲律賓、智利、洪都拉斯等新興光伏市場需求也競相啟動,其中不乏中國企業參與的身影。比如總部位于江蘇的中盛集團,2014年開工建設的以色列90WM項目,就是從國外90余家競標企業中拔得頭籌。
同樣拉動“十三五”復蘇局面的還有“一帶一路”戰略。“目前中盛在馬來西亞、土耳其、約旦、巴基斯坦、以色列這些國家已經有大型項目并網運行,約旦、巴基斯坦、菲律賓在今年年底和明年也有項目開工。”中盛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王興華告訴記者。
浙江太陽能協會秘書長沈福鑫接受記者采訪時也分析:“‘十三五’肯定會有一個良好開局,國家政策放開、電網改革之后可再生能源會得到更好的發展,目前光伏市場整體環境應該是不錯的。”
記者從業內了解到,2013年國家發改委頒文正式確定集中式地面電站及分布式電站的補貼電價,被視作是對光伏發電最佳的政策支持文件,成為國內光伏電站建設中的一道分水嶺。如今兩年過去,整個行業已經積蓄了相當動能。
光環褪去,如何東山再起
不過,并不是每一個當初的行業領袖都能熬過寒冬,其中最著名也最沒落的掌門人是無錫尚德曾經的舵手施正榮。186億,這是他2005年登頂中國首富時的身家。
當施正榮創建的無錫尚德在美國股市沖高到每股80美元時,他也曾站在事業的巔峰,完全料想不到光伏市場會炸開驚雷,而作為行業靈魂人物的他登高跌重,公司最終資不抵債,股價竟會跌破1美元。
早在三年前,素以高調、強悍作風示人的施正榮就選擇隱退,從此銷聲匿跡,只在坊間留下無法驗證的種種傳言。雖然數據顯示,當下的尚德已在掙扎中逐漸恢復生產能力,當初無論真相是金蟬脫殼還是急流勇退,這顆巨星都已經隕落在光伏行業的復蘇前夜。
相比之下,另一個從該行業誕生的“首富”彭小峰如今依然活躍在業界,為了“梅開二度”不惜公開“賣萌”。從22歲做安防產品起家,不滿30歲的他就已經積累上億財富,創立賽維LDK不足兩年就在紐交所敲鐘,成就當時中國企業在紐約的最大單IPO……彭小峰幾乎是年輕創業者頂禮膜拜的樣本,但后來驚心動魄的債務危機卻令賽維背上300億負債。
和施正榮不同的是,以往沉默寡言的彭小峰目前搖身變成賽維參股公司的老大,帶著互聯網金融概念的新能源產品殺出回馬槍,不僅一改以往嚴肅作風親自站臺叫賣,還在短短數月內搞定令人咋舌的7輪融資。對他來說,“十三五”或許是東山再起的機會。
除了上述兩位“雙子星”,光伏業內再一位偶像級人物朱共山是保利協鑫的精神支柱。從2006年進入太陽能行業,在短短6年內晉升多晶硅之王,超過已經在多晶硅行業深耕長達半個世紀的Hemlock。2011年,朱共山本人以160億身家問鼎胡潤新能源富豪榜之首。但好景不長,因為遭遇了2012年的行業冰河期,八成上游多晶硅企業停產,他的資產較峰值下滑47%,在富豪總榜上的排名狂瀉124位。
盡管如此,朱共山在資本市場上的翻云覆雨一直顯示出他的勃勃野心和對集團的掌控能力。今年8月,他成功重組因“11超日債”違約成為眾矢之的的超日太陽,以長袖善舞的資本騰挪完成了全產業鏈布局,“十三五”期間或許會是“紅利”落地的時機。
作者:勞佳迪 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