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MW的“中野東松山百萬光伏電站”建在埼玉縣東松山市。
采用750kW機型,減少光伏逆變器設置臺數 基礎采用了日鐵住金建材公司制造的沉降鋼管樁“Convenient Pile”。據稱,考慮到是夾在河流中間的軟土地基,及撤除后的再利用,而采用了樁頂端的翅膀形狀比通用品要大的特別定制品。
架臺也使用日鐵住金建材的“Solar Frame Eco”。考慮到耐腐蝕性和操作性,而采用了高耐腐蝕性電鍍鋼板“SuperDyma”。據稱斷面等無需追加實施電鍍和涂裝,切斷后即使一時會生銹,但經過一段時間之后,保護涂層會包住斷面(圖4)。
圖4:采用高耐腐蝕性電鍍鋼板的架臺,即使斷面生銹,
但經過一段時間后,保護涂層也會包住斷面(攝影:日經BP社)
太陽能電池板最低部分的設置高度約為60cm,設置角度為15度。最初曾考慮將設置角度定為30度,后從每張電池板的預計發電量和可設置數量的平衡考慮,定為了15度。電池板前后排之間的距離約為2.5m(圖5)。
圖5:電池板設置角度為15度,每列間隔約為2.5m
鋪設了6192張阿特斯陽光電力制造的255W產品(攝影:日經BP社)
發電站共鋪設了6192張阿特斯陽光電力制造的255W產品,電池板輸出功率為1.57896MW。
PCS則變更了最初的計劃,提高了投資效率。同是TMEIC的產品,當初預定采用的是輸出功率500kW、支持600V電壓的機型。
因2014年2月輸出功率為750kW、支持1000V電壓的機型開始銷售,所以決定采用750kW機型。
因是輸出功率約為1.5MW的光伏電站,原來計劃采用3臺輸出功率為500kW的機型。減為2臺輸出功率750kW的機型,使基礎和布線施工費等得以減少。
通過發電系統的構成由600V變更為1000V,可以增加構成組串(串聯太陽能電池板的單位)電池板張數,還削減了接線盒的數量和布線電纜的總長度。
作者:加藤伸一 來源:日經bp社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