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球太陽能需求量雖達53GW,但單晶總產出可能低于10GW;未來單晶市場是否能有顯著成長,成本將是最重要的因素。
P型單晶電池今年成本下降明顯,是因為今年農歷年后單晶需求不振、單晶硅片廠商庫存難以清除,使硅片價格出現大幅度的變動。到下半年時,多晶硅片價格仍維持每片0.82~0.83美金左右,但單晶硅片已從每片1.05美元大幅降至0.92美元,使單、多晶硅片每片價差從18~20美分縮減至10美分,電池制造成本每瓦也僅相差0.015美金。計入單晶電池較高的轉換效率,在發電成本上單晶電池已取得優勢地位。(表一)
表一:單多晶電池成本及利潤比較
為解決光衰問題,硅片廠商與電池廠商目前各有方針。硅片廠商致力于降低硼氧鍵結。除了減少硅片的含氧量之外、也可改變摻雜劑,例如改采全摻鎵或硼鎵共摻。電池端則導入退火爐工藝,目前Centrotherm的re-generater機臺最為風行;觀察近期臺灣廠商的導入狀況,廠商普遍能將單晶PERC的光衰降至2%以內,效果相當顯著。以上的方法會在廠商持續努力研發之下更加成熟
單晶需求的催化劑:政策與PERC 單晶產品在性價比方面雖然已可與多晶匹敵,但市占率之提升尚需額外的刺激。從政策面來看,無論是英國與日本下修FiT、或是美國即將大砍ITC補貼,都將讓這些主要市場更加依賴分布式系統;而領導太陽能需求成長的中國,除了持續推行對分布式市場的補助之外,新推出的《領跑者計劃》預期將是推升單晶需求的一大助力。
所謂領跑者計劃,即中國政府為推動國內太陽能產品再升級,而對示范項目所使用之組件轉換效率設下高門檻、同時鼓勵廠商采用高效組件的一項政策。以硅基組件來說,多晶組件轉換效率需達16.5%、單晶組件轉換效率需達17%以上。以此效率來推算,多晶組件輸出瓦數需達270W、單晶組件需達275W方能滿足領跑者計劃的需求。目前多晶組件主流瓦數約在260W、單晶組件則在270W-275W,故單晶組件實現領跑者計劃的需求相對容易、多晶組件則需依賴PERC或RIE等技術方能達標。
作者: 來源:EnergyTrend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