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備國產化率超過90% 具備大規模發展條件 太陽能熱發電市場開始“熱” 首批示范項目申報總容量達883萬千瓦
中控德令哈電站核心裝備全部國產化
由浙江中控太陽能技術公司(簡稱“中控”)投資建設的青海德令哈5萬千瓦塔式太陽能熱發電項目,是我國第一座并網發電并獲批上網電價的萬千瓦級太陽能熱發電站,身負的標桿意義不言自明。
據論壇上發表演講的中控工程師宓宵凌介紹,中控德令哈項目具備6小時儲熱能力,于2013年7月并網發電,2014年9月獲批上網電價為每千瓦時1.2元。
“我們采用的核心技術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主要裝備全部實現國產化。”宓宵凌說,比如定日鏡、鏡場控制系統、全廠DCS等都是中控自己研發的,吸熱器、蓄熱器是杭鍋集團生產,汽輪機由杭汽股份制造。其中,“聚光系統達到國際一流水平,定日鏡成本水平國際領先”。
同時,中控德令哈電站遇到的一些困難,也是未來太陽能熱發電項目大規模建設后將會面對的共性問題。這是因為,我國的太陽能直接輻射資源集中在內蒙古、甘肅、青海、西藏、新疆等地,建設太陽能熱發電項目的環境基本一致。
“我們的電站海拔高,風沙大,冬季嚴寒,紫外線強,建設條件惡劣,而且勞動力成本高,技術工人奇缺。”宓宵凌表示,中控給出的解決方案,除了優化環境適應性設計、開展多種試驗外,還提前兩年與當地職業學校聯合辦學,培養運行維護人員,加強人才儲備。
示范項目上網電價備受企業關注
《通知》下發后,全國各地企業申報建設太陽能熱發電示范項目的熱情高漲。根據《通知》規定的進度,10月底前,申請報告已全部報送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當前國家能源局正在組織專家開展示范項目的審核、上網電價的評估工作。 記者聯系上專業關注太陽能熱發電行業的“CSPPLAZA光熱發電網”,據其統計的數據,此次申報的示范項目總裝機容量約為883.2萬千瓦,項目數量達111個。
而據悉國家能源局將把示范項目的裝機總量控制在100萬千瓦左右。
記者了解到,根據《太陽能發電“十二五”規劃》,到2015年底,我國太陽能熱發電裝機容量要完成100萬千瓦。現在看來,這一目標要實現已不可能,但示范項目的出現,還是令業界振奮,也意味著國內太陽能熱發電市場的正式啟動。
因為關系到投資收益,此次示范項目的上網電價問題備受企業關注。“根據我們的統計,綜合來看,所有申報項目的平均申報電價約為1.2418元。”CSPPLAZA光熱發電網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不過,從中控德令哈項目1.2元/千瓦時的上網電價水平及國家將逐步削減新能源發電補貼的大趨勢來看,國家發展改革委最終核準的示范項目上網電價,可能會低于許多企業的預期。
“關于上網電價,我想說的是,太陽能熱發電不能長期依靠財政硬補貼的方式生存,應該通過加快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場、建立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等,用市場的手段去解決問題,要讓投資者實實在在地看到投資太陽能熱發電的利益所在。”上海電氣電站集團副總工程師畢成業在論壇上表示。
作者:王俊 來源:中電新聞網
責任編輯:wutongyufg
太陽能發電網|m.www-944427.com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