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道苫小牧港有一座化肥廠商日東FC的工廠。該公司在廠區內建設了輸出功率約為1.234MW的光伏電站。
作為寒冷地區特有的課題,需要應對“凍土”。在北海道和東北的寒冷地區,地表至地下會凍結一定深度。苫小牧的凍結深度為40cm。
據稱,在這樣的土地上,優先考慮成本而采用樁基等的話,如果打入的深度不夠,則在地下土壤反復上凍和化凍的中,基礎可能會歪斜或松動。若在避免這些影響的同時采用樁基的話,不但工期會延長,也不利于維護。
電站采用了東西方向連續的細長形狀混凝土基礎(圖4)。系在現場組裝模板,澆注混凝土制作而成。除了對風和凍結深度等的耐性外,還綜合考慮了工期的縮短和經濟效益等,而選擇的此方法。
圖4:FIT后仍能繼續使用的設備
考慮了風和凍結深度,而且重視長期可靠性的基礎(攝影:日經BP社)
水谷常務說:“目前的凍結深度雖為40cm,但也許10年后會變成50cm也說不定。因此我們選擇了甚至包括可適應環境變化的令人放心的方法”。
包括基礎和架臺在內,都考慮到長期可靠性及耐久性余地。那是因為“即使初期投資增加一些,也想建設成30年后、40年后、50年后依然能持續穩定供電的百萬光伏電站”(水谷常務)。
水谷常務說,“我們想的不是只在基于FIT的20年間售電,之后就不發電了。而是即使20年之后售電價格降低,還可利用17年間折舊完了的設備,用于自家工廠節約電費,或為當地提供低價電力”。
作者:加藤伸一 來源:日經bp社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