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連衰3年的太陽能產業,由于中、美、日三大市場的需求強勁,從今年下半年以來,太陽能電池的平均價格逐步上揚,使得以太陽能電池為制造主流的臺股太陽能族群,今年第三季紛紛轉虧為盈,股價也由谷底回升
若以臺灣的太陽能產業來看,主要是布局在中游電池片(其中大約 9 成是以矽晶為材料)領域,目前的產能約占全球的 2 成,僅次于中國;至于矽晶圓、矽芯片的產能大約占全球 1 成;但是臺灣在矽晶材料及模組領域的產業規模都遠小于中國,尤其是在福聚太陽能宣告破產后,臺灣在矽材方面已無法和中國匹敵,至于模組產品的全球市占也不到 5%,兩者的產業地位都遠不及國內的電池片業者,這也是國內太陽能產業未來發展的瓶頸所在。
不過,近年來臺灣電池片業者如新日光、茂迪、昱晶及升陽科等為了尋找產品的出海口,均積極進行中下游產業鏈的整合,例如去年電池片出貨量達 2.16GW 的新日光,為了增加電池片及模組的出海口,透過子公司永旺能源公司(太陽能系統整合公司)在美國、英國、日本及臺灣等全球各地拓展系統及電廠業務,其中在美國印地安那波利斯機場安裝的太陽能電廠,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場太陽能電廠,更是具有指標性意義。
由于看準太陽能產業的發展潛力,國內許多上市柜公司,近年來也積極卡位,其中新日光的最大股東臺達電,所提供可以和太陽能模組搭配應用的市電并聯型各式太陽能逆變器,就極具市場競爭力。其他如利基型電源適配器廠博大,已開始供應太陽能相關工業用電源適配器;利基型連接器廠信邦,也開始切入風能及太陽能相關應用的連接器領域。(全文未完)
作者: 來源:財訊
責任編輯:wutongyufg
太陽能發電網|m.www-944427.com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