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日,國土資源部以規范性文件形式發布了《光伏發電站工程項目用地控制指標》(國土資規〔2015〕11號,以下簡稱《指標》),明確自2016年1月1日起實施。
《指標》的主體框架與重點內容是怎樣的?
《指標》總體框架共分四個部分,即:基本規定、光伏發電站工程項目用地總體指標、單項指標和附錄。
基本規定明確了《指標》的適用范圍、指標的作用、總體指標和單項指標適用的環節,圍繞節約集約用地強調了光伏發電工程建設項目選址、規劃布局、管理設施和附屬設施建設應當遵循的原則和規定。
總體指標是對光伏發電項目用地總規模的總體控制標準。國際上,光伏發電裝機容量以10兆瓦光伏發電站為基本單位。因此,項目用地面積也以10兆瓦光伏發電站用地面積為基本單位。根據《光伏發電站設計規范》,影響光伏發電站項目占地規模的因素主要有:光伏組件的全面積效率、所在地的維度、地形條件、光伏板電池轉換效率、光伏方陣排列方式及變電站升壓等級。一般情況下,緯度越高,占地越大;轉換效率越高,占地越小。
總體指標采取分類列表式,即按照所占用土地的地形和光伏方陣排列方式進行分類,共列出12種類型的總體指標表,表中按照不同維度地區、不同發電效率、不同升壓等級等條件,一一對應給出了相應的指標值。工作中,可根據光伏發電項目的具體情況,在表中直接查詢對應的用地規模值。
《指標》依據光伏發電項目的功能分區規定了4個單項指標,分別是:光伏方陣用地指標、變電站及運行管理中心用地指標、集電線路用地指標和場內道路用地指標。其中,光伏方陣用地指標中,根據方陣排列的不同方式,分別列出了固定式、平單軸跟蹤式、斜單軸跟蹤式和雙軸跟蹤式4種方陣用地指標表;變電站及運行管理中心用地指標中,根據不同升壓等級,分別列出了5種等別的用地指標表;集電線路用地指標中,根據塔桿類型,列出了水泥桿和鐵塔桿用地指標表。
為便于實際工作中掌握光伏發電項目用地指標的測算方法,《指標》設了兩個附錄。附錄A給出了直轄市和省會城市光伏陣列斜面日均輻射量參考值。附錄B給出了赤道坐標雙軸跟蹤方陣用地指標計算方法等8種類型計算方法和要點,并列舉了12個計算實例。
光伏用地控制指標有哪些需要特別關注的問題?
確需超規模用地的項目,應開展建設項目節地評價
《指標》是光伏工程項目設計、可研、用地預審和審批、土地供應和供后監管的標準和依據,也是國土資源主管部門、用地單位、勘察設計單位、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共同遵守的制度規范。與公路、鐵路、機場、電力等工程項目用地指標一樣,《指標》實行用地規模的上限控制,即項目用地規模應在《指標》控制范圍內,不應突破指標確定的用地規模。超過指標確定的用地規模的,應當核減用地。
確因安全生產、地形地貌、工藝技術等有特殊要求,無法核減用地的,應當依據《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關于規范開展建設項目節地評價工作的通知》(國土資廳發〔2015〕16號)要求,開展節地評價論證。
特別需要說明的是,用地指標所指的土地包括農用地、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地,無論占用哪種類型的土地,都要按指標來確定用地規模。
作者:雷愛先 黃清 來源:中國國土資源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