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對于補貼以外的客戶和市場機會,此時還不關注和研究,那可能就不是OUT了那么簡單,而很可能是會被市場淘汰了。
去補貼:減排和配額的要求
除了運用補貼的手段,政府還有哪些手段可以推動全社會大量采用清潔能源?
首先,是排放權交易制度。我國今年已經在國際上做出承諾,2017年將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碳交易市場的建設和運行。對于一些企業(yè)來說,完不成要求的減排任務不要緊,可以到市場上去購買;投資建設了清潔能源項目的企業(yè),在自身完成減排任務之外還有余量怎么辦,除了項目受益,還可以到市場去銷售。
其次,是可再生能源配額制度。這在業(yè)內已經討論良久,據(jù)說方案也已經多番討論完善并已上報。這一制度帶來的結果是,當一個省份、一個城市、一個開發(fā)區(qū)、一個企業(yè)被要求必須利用一定比例的可再生能源,而其比例不達標,只能通過購買來完成任務時,那么,市場環(huán)境就自然形成了。
具體的配額,可能很難一下子定得科學、準確,太多了完不成,太少了沒意義。在市場機制下,可以制定一個先有相對合理起點然后根據(jù)運行狀況再調整的制度體系。
市場的力量,原本就是在一個起點上,不斷自我循環(huán)調整,以到達某種平衡和完善。
在浙江,對可再生能源企業(yè)的碳交易培訓已經開始。再不學,就真的OUT啦!
去補貼:跨界合作產生新價值 如今,大家已經習慣了在風景區(qū)所有的游船都是電動的,所有的區(qū)內巴士都是電動的。很多地方,“必須用清潔能源,只有清潔能源”的理念都已經深入人心。
此前參加浙江省建筑電氣師年會,來到我們的展位上,有些電氣師一臉焦急說,你們帶的宣傳冊不是我們需要的,我們急需的不是光伏建筑應用有什么重要性、有什么實際案例,我們已經被要求在設計中必須上光伏,真沒辦法,可是我們整個設計院都沒人會設計,你們有設計方案嗎,有設計圖嗎?
除此以外,諸如漁光互補、農光互補、林光互補等等,如今在光伏行業(yè)的研討會上,越來越多的企業(yè)和專家們在討論的是如何跨界合作,“如何更好地結合”。
“認識旅游規(guī)劃方面的專家嗎?”筆者最近接到不少來自于政府官員和光伏電站開發(fā)商類似的電話詢問。
這表明,越來越多的光伏應用開發(fā)者意識到了光伏與其他行業(yè)跨界合作可以產生新的價值和競爭力。
“我們要研究的不是為什么既有客戶不選擇我們,而是為什么有人不是我們的客戶。后者的研究,將帶給我們更大的市場空間!”7-Eleven便利店創(chuàng)始人如是說。
去補貼,必然是大勢所趨,這一天到來的時間,也許會快得超過所有人的想象。那么,對于補貼以外的客戶和市場機會,此時還不關注和研究,那可能就不是OUT了那么簡單,而很可能是會被市場淘汰了。
作者:趙永紅 來源:《太陽能發(fā)電》雜志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