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實施“兩個替代”要求我們必須從長遠考慮能源電力發展問題,對影響電網規劃的相關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為“十三五”及下一步電網發展指明方向。
二、清潔能源開發力度進一步加大,能源開發重心進一步西移北移
貫徹《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十三五”必須以更大決心和力度控總量、調結構、提效率,加快發展清潔能源,推動能源生產與消費革命。
(一)能源開發實施清潔替代是必然趨勢
“十一五”以來,我國裝機規模持續高速增長,年均增長11.9%。其中,清潔能源裝機增長率為15.1%,風電、太陽能裝機增長率分別達到65.2%和53.7%,顯著高于其他電源裝機增長水平。截至2015年11月底,我國發電總裝機容量14.1億千瓦,其中風電裝機1.13億千瓦,光伏裝機3327萬千瓦。
我國在《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中承諾的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0%。要達到這一目標,清潔能源的發展勢不可擋。近年來,世界各國能源發展低碳化趨勢明顯,風能、太陽能發電比重逐年上升。目前,德國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占比達到42%,我國風電、太陽能裝機占比為10%;美歐等主要發達國家煤電占比大多低于30%,但油氣發電比重較高。我國煤電占裝機的比重仍然很高,達到62.6%。從我國資源稟賦和發展趨勢看,風電、太陽能發電將成為清潔發展的主力,隨著技術進步和開發成本的逐步降低,已具備加快發展的條件。2014年我國風電發電成本已降至0.37-0.45元/千瓦時,光伏發電成本降至0.68-0.8元/千瓦時,預計2020年左右競爭力將超過化石能源。
。ǘ┉h境治理要求必須嚴控東中部常規煤電建設
東中部地區集中了全國75%的煤電,大氣污染排放是全國平均水平的5倍以上,全國104個重酸雨城市全部在東中部。頻繁出現的重度霧霾,迫切需要嚴控煤炭消費總量,壓減煤電規模。目前,我國煤電發展面臨失控的局面,全國核準在建煤電項目2.4億千瓦,取得“路條”項目1.8億千瓦,如果全部建設,2020年煤電裝機將達到13億千瓦。特別是東中部12省市核準煤電項目已達8000萬千瓦。如此,能源結構調整和布局優化的目標將難以實現,環境問題將更加嚴重。
解決環境問題的根本措施是去煤化。按照《國務院關于印發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通知》和環保部、國家發改委員等6部委《關于印發<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細則>的通知》要求,京津冀、長三角等區域除熱電聯產外,禁止審批新建燃煤發電項目。遠期來看,環境治理要求一大批煤電退出市場運行,留下部分大容量煤電電源作為調峰調頻電源支撐電網。替之以本地氣電、核電和外來電,解決負荷中心用電需要。
作者:劉開俊 來源:中國能源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