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村位于富陽區西部,該村從2013年開始掀起了一股屋頂光伏電站投資熱,40戶新建住房中,有3/4的農戶選擇在自己屋頂建起了光伏電站。
在王忠勝家一共裝了兩塊電表,一塊電表連著屋頂,太陽能發出的電,經過這塊電表流向國家電網。另一塊電表和普通居民家一樣,一頭連著家里的供電線路,一頭連著國家電網,它記錄著這戶家庭的用電量。
“按照我們村的裝機容量,一戶一年能發電2000度,加上政府補貼,相當于每年可以免費用電4000多度,基本相當免費用電,自己夠用后,還有富余的電,就賣給國網杭州富陽區供電公司,再也不用擔心高峰期用電問題。”王忠勝說。
打造富陽居民的“光伏銀行”
“光伏陶瓷瓦的發電壽命為25年,使用壽命可達50年以上,30平方米的光伏瓦片,成本價是3.8萬元,按照目前的政策規定,居民個人只需要承擔1.5萬元費用,其余成本由政府和企業分攤。”富陽區供電公司的周效杰介紹道。
不僅如此,根據2013年8月30日國家發改委出臺的《關于發揮價格杠桿作用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通知》,對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實行按照發電量進行電價補貼的政策,電價補貼標準為0.42元/度 ,而浙江省里和杭州的度電補貼方案均定為0.1元/度,富陽區再給予1元/瓦的一次性補貼。居民每使用一度電按第一階梯電價算是0.538元。這意味著居民每發一度電產生的效益是0.538+0.42+0.2=1.158元。
“也就是說,這些居民使用光伏瓦發電每年可收入2000×1.158=2316元,再加上2000元的一次性補貼,5年多就可收回成本,并將輕松享受接下來20多年的光伏發電收益。”周效杰說,“就像一個家庭銀行,投資回收期不超過10年,剩下15年的發電壽命還可以免費用電。”
在周效杰看來,這還僅僅是一筆經濟賬,環保賬則是純收益。 “按每戶每年發電2500度,25年的發電壽命計算,每戶可發電62500度,可節約煤炭22噸,少用218噸水,讓空氣中減少54噸二氧化碳和15噸粉塵。”
如今,用“光伏季”來形容富陽企業和居民對加入分布式發電項目的熱情毫不為過。富陽區政府為推動當地光伏項目發展,明確了對光伏發電實行資金補貼,新上高能耗項目要同步實施光伏發電配套等措施。到2018年力爭達到150兆瓦,要將富陽打造成為全省乃至全國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示范城市。
作者:胡宇芬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