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青海格爾木市光伏發電產業快速崛起,綠色新能源點亮青藏高原,成為全國乃至世界光伏產業界矚目的焦點。
送不出的新能源
毫無疑問,我國光伏產業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然而因為消納難、送不出而導致的棄光限電問題卻并沒有得到有效解決,格爾木也經歷了產業發展之痛。
在采訪中,多位企業負責人向記者反映,目前企業發展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電網對新能源限電加大。由于并網條件的制約,大規模新能源電力沒有向外輸送的渠道。
近年來,格爾木市經濟發展勢頭強勁,已初步形成鹽化、石化、冶金、特色輕工業、新能源等循環經濟產業群,具有一定的電力消納能力。然而,相對于打造光伏產業的宏偉目標,西部欠發達地區電力消納能力非常有限。
格爾木能源局負責人表示,目前,柴達木盆地內金屬鎂一體化有色冶金等項目仍處于建設階段,現階段區域內消納能力十分有限,產生的電力負載主要依靠外輸消耗。
一方面是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相對滯后、電力需求不足、電力市場狹小,另一方面卻是新能源比較富足,尤其是近年來的爆發式增長,這就必然導致新能源消納上的矛盾。
記者了解到,青海省海西地區網架相對薄弱,從新疆送出的750千伏特高壓線路對所經區域無法提供幫助,有些電站被“棄光”的比例高,眾多電站無法上網。為順利并網,部分發電企業已開始聯合集資建設升壓站和匯集站。
華能格爾木光伏發電有限公司項目高級工程師郝卓龍表示,由于工業發展未能與新能源電站建設同步開發,只能棄光甚至分攤電網的容量建設,而這將增加電站投資成本,降低光伏電站的收益率,延長投資回收期。
專家表示,破解棄風、棄光難題,根本上還得靠新能源送出和跨省跨區更大范圍內消納。
但現實是,國家先后發布了“十二五”風電、太陽能發電等專項規劃,電網規劃至今沒有相應出臺,新能源基地送出通道得不到落實。考慮到風電場、光伏電站建設周期短,而輸電通道建設周期長,所以,要想保障新能源電站竣工即能外送,輸電通道項目就必須提前核準、開工。
另外,太陽能光伏發電具有間歇性、隨機性、可調度性低的特點,大規模接入后對電網運行會產生較大影響,這也是制約光伏發電正常輸送的原因之一。
青海電力公司海西分公司相關負責人稱,近年來,隨著國家電網建設不斷完善,輸送能力不斷提升,但仍落后于光伏電站的建設。目前,格爾木光伏發電輸送問題在短期內尚難解決。
作者:孫世芳 馬玉宏 林紫曉 石 晶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wutongyufg